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報:圍堵中國的傳統戰略行不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2 11:40:10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正當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對印度、印尼、澳大利亞的訪問引發外界出現“美國遏制中國”的猜測之際,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月29日刊文稱“遏制中國再遇挫折”。文章建議美國不要在中國的鄰國中尋求遏制中國的共識,幷稱“在亞洲扮演真誠的中間人”就可以提高美國的威望。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周方銀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采訪時說,這種分析的潜台詞是通過非軍事手段對中國實行“軟遏制”,如果美國不從宏觀上構築遏制中國的同盟,而是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小問題”,將其放大甚至國際化,那麽中國面臨的威脅將更大。

  “韓國和印度絕不會參與遏制中國”

  作者霍華德•弗蘭奇在這篇題爲《遏制中國再遇挫折》的文章中稱,通過在中國周邊國家建立事實上的同盟來遏制中國的戰略看起來“很誘人”,這是因爲這一戰略的簡潔明了,不難理解。其次,這一戰略基于一個古老的原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但文章從幾個方面分析了這一戰略在對付中國時從未産生過效果的原因。作者認爲,首先,從中國的角度講,在外交戰略上,中國會充分意識到被周邊國家圍堵的危險性,從而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除這個同盟的武裝”。

  其次,全球化的作用也使傳統的遏制戰略行不通。文章分析說,中國已經成爲了一個“出口發動機”,加之中國經濟的開放性,這一切已經使世界與中國建立了從未有過的緊密聯系,許多國家,更別提那些中國的鄰國了,它們都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利益。

  包圍中國的戰略遇到麻煩的第三個原因是:像韓國和印度這樣中國關鍵的鄰國是絕對不可能去遏制中國的。韓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參加任何對抗這個傳統上對其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鄰居的。韓國明白,它需要中國來幫助它實現朝鮮向更和平、更開放的方向轉型。

  再來看看印度,如果說韓國從曆史上看還有一種“平衡者”情節的話——即在大國中保持平衡,不特別傾向于任何一方,而印度本身就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偉大的文明,一個未來的全球性大國。基于這一因素,再考慮到印度有著根深蒂固的“不結盟”思想,指望印度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是不可能的,讓它去遏制中國就更別提了。

  “中國與鄰國關系已經足够緊張”

  接著,該文章從理論的角度指出了爲什麽傳統的遏制戰略在對付中國時遇到“困境”。從理論上說,遏制戰略有效的一個前提就是:同盟與被遏制對象之間的矛盾能够進一步激化,這是遏制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動力之一。

  但弗蘭奇稱,中國與其鄰國的關系已經很緊張,不存在進一步激化的可能——“中國與其重要鄰居之間的關系已經足够緊張,以致于沒法再通過使中國與它們之間的問題更加複雜化來獲取利益了。”

  弗蘭奇分析說,自從上世紀60年代中印邊境戰爭以來,印度和中國這兩個潜在的對手在領土問題上就從來沒達成過任何妥協。再看看中國的東北方向,中國面臨著與朝鮮和韓國的“高句麗問題”。東邊,中國與日本有著東海油氣田等問題。弗蘭奇顯然認爲這些“矛盾”都是不可調和的,他在文中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北京與其鄰國的所有爭端在人們看來居然似乎都是‘可控的’”。

  作者還認爲,華盛頓對穆斯林極端主義總是吵吵嚷嚷,但是如果看看中國,這些問題根本就不值一提,因爲中國的疆獨勢力毗鄰極端不穩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幷且他們極端仇恨北京。不僅如此,作者還認爲,從長遠來看,資源豐富而人口却在持續下降的俄羅斯也會對中國會保持高度警惕。

  文章稱,“與在中國的邊境尋找遏制中國的‘共識’相比,華盛頓有著更好的機會。”弗蘭奇認爲,中國與其鄰國的對抗幷不是在减少,如果北京不接受更多的讓步,鄰國對他的不滿只會不斷增加。正因爲如此,如果美國扮演“真誠的中間人”角色,給地區緊張局勢降溫,再輔以國際體系的力量,美國的威望就會得到提高。

  周方銀:潜台詞是對華實施軟遏制

  “該文章對美國利用傳統的遏制戰略對付中國的評價所遭遇困境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它的出發點依然是將中國定位爲美國的敵人,還是帶著敵視的眼光來看待中美關系,從這個角度講,與現實也不太契合。”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周方銀這樣評價《國際先驅論壇報》的這篇評論。

  周方銀說,長期以來,美國在東亞地區都是用構築軍事同盟這種傳統的遏制戰略來對付中國,這樣,美國就必須向同盟內國家提供足够多的好處。而現在的情况是,中國避開“軍事”這一話題,通過發展經濟這一“非零和”的手段破解了美國的圍堵戰略。因爲中國的鄰國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中獲得了重大好處,而反觀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些美國的夥伴,這些年來被綁在美國的反恐戰車上,幾乎是只有付出沒有收獲,長期來看這種情况顯然是難以爲繼的。

  周方銀也認爲,從另一方面來看,該作者的分析在現實中仍然會碰壁,因爲他分析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中美關系依然是敵對關系,而現實情况是:中國追求的是和平崛起,中國不認爲自己是美國的敵人,而且在美國人自己看來,中美關系也遠非敵友關系這麽簡單。

  但周方銀也强調說,這種論調對中國來說用心更加險惡,它的潜台詞就是通過非軍事手段對中國實行“軟遏制”。他分析說,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國真正擔心的也正是如釣魚島問題,東海問題等這些具體的問題。如果美國不從宏觀上構築遏制中國的同盟,而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這些“小問題”上,通過炒作這些問題,將其放大甚至國際化,對中國的威脅將更大。所以,針對這種趨勢,中國尤其需要保持警惕,要提高應變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