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展示雙重防禦能力 美國借打衛星威懾中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7 15:53:18  


美國海軍巡洋艦發射標准-3型攔截導彈。(資料圖)
  日前,在國內外一片質疑聲中,美國海軍使用專門爲導彈防禦系統設計制造的“標准-3”型攔截導彈,單發命中了此前失去控制的一顆低軌道間諜衛星。 

  盡管美國政府宣稱此舉是爲了防止失控衛星所携帶的有毒燃料污染環境及對周圍人群造成傷害,但包括美國內的一些專家紛紛提出質疑。他們指出,曆史表明,衛星進入大氣層基本上會燃燒殆盡,迄今還未有衛星碎片威脅人類的案例。而攔截行動的成功,實際上充分印證了外界此前對美國反導系統具備反衛星能力的懷疑。 

  專家解釋說,美國想通過這次行動對其他大國,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威懾,警告它們不要與美國爭奪太空控制權,因爲美國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具有將他國衛星擊落的能力。 

  成功擊落失控衛星 

  根據美國防部長蓋茨發布的指令,北京時間21日上午11時26分許,部署在夏威夷附近海域的美海軍“伊利湖”號“宙斯盾”導彈巡洋艦,對空發射了一枚“標准-3”型攔截導彈。3分鐘後,導彈擊中了海平面上空約247公里處運行的失控衛星。 

  據悉,爲了保證這次行動的成功,美海軍方面專門對3枚“標准-3”導彈的熱導引頭進行了改裝,幷調整“宙斯盾”系統的計算機控制軟件。其中,兩枚導彈部署在“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上,第三枚裝載在“迪克特”號導彈驅逐艦上。同時,“拉塞爾”號導彈驅逐艦也伴隨在旁,以備不時之需。 

  實際上,參與此次行動的不止有這3艘軍艦。此前幾天,位于加州範登堡空軍基地、科羅拉多州斯普林斯的太空司令部以及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戰略司令部的工作人員,都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使用陸、海、空和天基的各種雷達探測器對衛星進行跟踪,測算其飛行軌迹以及最佳的攔截位置。據美軍官員介紹,這次行動的最佳發射窗口只維持了幾十秒鐘。 

  隨後,美國防部發布新聞稿稱,經陸、海、空及天基探測網絡確認,該衛星已被攔截。但衛星的燃料艙是否已破碎,還需在未來24小時內確認。 

  北京時間21日晚8時許,美參聯會副主席、海軍陸戰隊上將卡特萊特舉行記者會,稱此次行動十分成功。他還表示,雖然現在還無法完全肯定導彈已經擊中了衛星的燃料艙,但美軍已經監控到,在衛星被擊毀的瞬間出現了巨大的火球,表明燃料艙很可能發生爆炸。 

  展示雙重防禦能力 

  針對此次行動後美國軍方的表態,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美軍著重强調技術層面的問題是避重就輕,目的是極力避免引發太空軍事化問題的討論。 

  有專家指出,從實際效果來看,美軍的這次行動至少能够達到兩個方面的目的。一方面,表明美國構建的導彈防禦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標准-3”攔截導彈所代表的“海基中段高空攔截”系統,雖然在過去進行的14次試驗中取得了12次成功的紀錄,但美國內一直對防禦系統能否真正攔截來襲導彈存在疑慮,一些專家批評說,在過去的試驗中,靶彈的類型、發射時間和飛行軌迹等重要情報幷沒有反映戰場的真實情况。而這次,美軍面臨的是一種相對不確定的狀態,所有情報信息必須通過其整套防禦系統網絡來搜集,與實戰相差無幾,可以說是對該系統的一次“大考”。 

  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五角大樓負責“星球大戰”計劃的專家亨利·庫珀認爲,這次行動的成功對美軍是一個“利好”消息,使得導彈防禦系統的前景更加“美好”。 

  另一方面,此次行動表明,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的確具備反衛星能力。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杰姆斯·列維斯認爲,這顆失控衛星的飛行速度要比彈道導彈快得多,至少達到每秒7.5公里,而且“標准-3”導彈的攻擊方式幷非彈頭爆裂式碎片殺傷,而是動能彈頭的撞擊式殺傷。美軍能够如此精准地將衛星摧毀,其所擁有的這種反衛星能力必將引起其他國家的高度重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