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事關改革繼續深入 兩會將高度關注物價走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9 19:17:47  


兩會將高度關注物價走勢。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雖然南方罕見的冰雪災害給農業造成嚴重損害,引發部分機構和學者對消費價格水平做出再創新高的預期,河北香河乾屯中學退休教師李希田卻並沒有因為超市裡13元一斤的豬肉、100多元一桶的花生油過於犯愁。 

  他說:“農產品的價格是漲了一些,但這不是過春節趕上南方雪災了嗎。家裡還有的吃,貨架上能選擇的東西也很多。” 

  據新華社報道,20年前,當中國政府首次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運行公報中承認中國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988年零售物價水平年度漲幅高達18.5%,其中食品與藥品和醫療用品漲幅最高,分別達到23%和24.8%。 

  令李希田最難忘的就是隨之而來的“搶購風”。他本人也跟著四處排隊,然而由於物資短缺,經常是手裡攥著錢卻買不到東西。 

  2008年2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1%,創11年的月度新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2007年全年平均上漲4.8%,成為1997年以來的年度最高漲幅。

  中國政府為此把“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和“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同時列入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溫桂芳認為,在即將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物價問題將是決策者關注的焦點,這不僅因為物價上漲過快會影響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而且因為價格機制始終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問題,關系到改革的繼續深入。 

  他說:“對通貨膨脹的應對要因時因地,要把原因解釋清楚,明確哪些價格增長是合理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度統計公報顯示,自改革開放以來,物價波動在“當前經濟運行主要問題”中就反復出現過,直到1997年中國實現“高增長、低通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