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傳媒近十多年來變化很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9 12:01:37  


 
  爲個別假新聞 整肅新聞機構非明智之舉

  去年7月份,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透明度》播出“紙做的包子”,後來證明是假新聞。事後,有關當局對傳媒進行了整肅,一時之間,人們再也無法從傳媒看到負面新聞。

  喻國明教授認爲,因爲個別假新聞的出現,而對新聞機構進行整肅,幷非明智之舉。因爲假新聞或報道不實是新聞工作本身所決定的,只要相關的新聞機構能在後續報道中承認錯誤,予以糾正,還是能够被接受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新聞機構能說其所有的報道都是確鑿無疑的,在事實報道方面是毫無瑕疵的,連在國際新聞界享有盛譽,被同行視爲楷模的《紐約時報》也不例外。”

  他說,這幷不意味著人們應該縱容傳媒報道不實,但社會上須要對此有客觀的認識,不應過於苛求。

  喻國明還引用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對新聞工作特性的論述,來說明這個問題。馬克思認爲,新聞報道對一個事實的完成,是在一個過程中完成的,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一次性的新聞報道,總是有瑕疵,總是片面的。

  他接著說:“用馬克思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用今天的報道來糾正昨天的不足,再用明天的報道來補充今天的缺陷’。因此,只要媒體不有意的掩蓋事實真相,不固執於自己錯誤報道的立場,願意隨時糾正錯誤,不斷逼近真相,那麽,就算報道出現了瑕疵,也是可以接受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