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鐽震由研發轉向軍火買賣 台媒:很不尋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5 16:58:44  


  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台灣的“國防部”出資45%籌設鐽震民間軍火公司,提出成立公司原始構想的退役將領透露,這個概念是李傑擔任“部長”時由“軍備局”提出,當時是為了整合台灣電子、精密機械工業,參與軍品製造研發、維修,並不涉及買賣,李天羽接任後,卻變成只管買賣銷售,不管生產,其間的轉折十分不尋常。

  聯合晚報報道,退役將領說,李傑當初在軍事會談中向陳水扁報告成立公司,扁還不大了解,全案沒動靜,後來“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搞懂了,催促推動,當時“軍備局長”盧林賜拜訪宏碁、華碩、大同等業者,實際了解業者意願,盧調差由董翔龍接任局長時,全案暫緩,吳偉榮接替董翔龍後,全案又重新啟動,可是方向全變了。 

  退役將領表示,成立公司最初面臨的問題是法律要有所突破,如果要成立,就必須讓“國會”能夠監督到,當時是找合法途徑,現在是朝找不到合法授權的方向走,將來還要成立子公司,法國軍火商也有介入。

  對於“國防部”究竟想要作什麼?他說,“國防法”與“軍備局組織法”只允許“國防部”投資,沒有允許軍品代理以及工業互惠合作額度分配,可獨家授權一家民間公司執行,“軍備局長”吳偉榮昨天在記者會中宣稱與鐽震簽開放式合約的說法,是過度擴張解釋與曲解法令。

  這位將領表示,公司官股只占45%,“立法院”不可能監督公司,只能審查官股投資45%,但對於公司運作、人事,全部都無權過問,怎麼可能不發生弊端!

  將領又表示,軍購案工業合作互惠談判都由軍方提出需求,“經濟部”工業局也熟悉台灣產業環境,鐽震要與外國廠商談判,仍要回頭找軍方與工業局提出需求,談判程序比過去多一道關卡,這也就是有心人士運作的地方。許多軍品由“國防部”、經濟部管制出口,將來交給民間公司代理,軍品出口管制誰來管?還不是又回到原來的方式,這樣又何必多成立銷售公司呢? 

  將領說,“國防部”原始構想是統合廠商進行軍品研發生產,不是搞銷售買賣,公司變質為交易商,媒合買賣雙方,等於為特定團體謀取利益。軍品研發大多數都賠錢,公司只銷售,就會變成賺錢生意要作,“中科院”與“軍備局”重要的關鍵研發,因為沒有利潤,全部推不動,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