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余光中批去中國化:政治手段無法戰勝中華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4 12:52:17  


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接受媒體采訪。余先生曾說:“無論政治如何,兩岸的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不要讓50年的政治影響5000年的文化。”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針對台灣“教育部”要把“中文”改稱“漢文”的又一波“去中國化”政策,台灣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余光中表示,台當局這樣的做法終將徒勞無功,無法戰勝中華文化傳承。

  據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余光中指出,“教育部”修課綱把“中國字”改稱“漢字”,“中文”改成“華語”,“少數統治者的手段,終將徒勞無功,無法戰勝中華文化傳承”。

  余光中說,若“教育部”這次修改課綱是為了“去中國化”,顯然沒有達到目的。

  “‘政治正確’是暫時的,文化傳統才是永久的。”余光中說,語文要如何演變,應順其自然,不能操之過急,統治者硬要改變,從歷史長遠的角度來看,終將徒勞無功,“今日的政治正確,可能是未來的政治錯誤。”

  至於將“中文”改稱“漢文”,余光中質疑,難道現在台灣使用的不是中文、說的也不是中文,為何一定要說成漢文?難道是在暗示我們不是漢族人?

  “就是搞去中國化!”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表示,“國語”就是“國語”,外國人才會稱“華語”。王仲孚進一步指出,大陸用的文字,除了“漢字”之 外,還有“滿文”、“藏文”等。但是台灣只有一種文字,就是“漢字”,因此在台灣,“漢字”就是“國字”,有必要改名詞嗎?

  全台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感歎說,“教育部”一連串“去中國化”動作,已讓家長不耐煩、厭惡,“教育部”應減少社會對立,不能反而激化對立。

  “中文絕不等於漢字,那不然中文系都改成漢字系好了。”台師大國文系教授簡明勇如此認為。

  玄奘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安梧則認為,“教育部”選在“大選”前修訂,時機不當,隱含“去中國化”的意涵,也挑動最敏感的政治神經。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