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會上幾分鐘會後十年功 外交部發言人不簡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3 14:49:51  


劉建超說,他和同事們每天要讀的東西大概有二三百頁文件。
  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外交部是中國最早建立發言人制度的國家部委,至今共產生23位發言人:錢其琛、齊懷遠、俞志忠、王振宇、馬毓真、李肇星、李金華、金桂華、段津、吳建民、範慧娟、李建英、瀋國放、陳健、崔天凱、唐國強、朱邦造、孫玉璽、章啟月、孔泉、劉建超、秦剛、姜瑜。

  1983年首建發言人制度

  中國外交部第一次以外交部發言人名義舉行新聞發布會,是在1982年3月26日,國務院前副總理、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的錢其琛就中蘇關繫發布消息。後來,錢其琛在他的回憶錄《外交十記》裡開篇就寫到這場由他主持的新聞發布會,這是外交部發言人 首次出現在國內國際媒體的視野中。

  1983年3月1日,中國外交部舉行首次例行記者會。時任新聞司司長的齊懷遠以外交部發言人名義主持記者會並向中外記者宣布,中國外交部從即日起建立發言人制度。

  24年間,發言人制度在形式上有不少變化。 比如說以前發言人是坐著的,現在改成站著了;最開始的時候是隻發布不答問,現在每次都要答問;以前限制發布的時間,現在是不限制時間,一直問到最後一個問題為止。

  如何表態需經審批授權

  目前外交部設有三個發言人,由新聞司司長和兩個副司長兼任,實行輪流發言制,一般一至兩個月輪換一次。

  外交部發言人是政府和外交部的代言人,他如何表態是需要經過審批授權的,因此,他們經常是依 照事先準備好的口徑來回答提問。這有時候會給人感覺好像是在念稿或者背稿。吳建民說:“我的原則是,如果這個問題是我原 來準備的,我就念,這個不丟人啊。發言人不是領導人,發言人經授權發言。但是遇到之前沒有準備的問題,發言人要作出判斷,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回答問題, 那是自己往火坑裡跳。”

  劉建超:“實際上發言人是有一個界限的, 不能跨越。跨過這條線說明違反了政策,你說得太多了,或者是分寸把握得不好;同樣也不能離這條線太遠,如果你離得太遠就說明你沒 有提供信息。”

  發言人無形像顧問

  到目前為止,外交部一共有過四位女發言人,她們是李金華、範慧娟、章啟月,還有現任外交部發言人之一的姜瑜。

  外交部發言人現在還沒有專門的形像設計顧問,在章啟月做發言人的時候,她曾經咨詢過很多朋友,自己也對著書本學習、研究過。

  “服裝的顏色會考慮到發布會的氣氛,有的時候更嚴肅一點,有的時候更歡快一些,有的時候可以鮮亮一些,另外有的時候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情,比如說天氣非常陰暗的時候,願意穿稍微明快一點的,也給自己提提氣”。

  聽廣播讀文件精心準備

  為準備發布會,發言人每天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孫玉璽這樣介紹自己所做的準備:“每天早晨,我6點起床,收音機調到BBC,或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起來正好是新聞時間。迷迷糊糊聽一下新聞之後,就背政策,到7點一刻趕班車上班。一路上,也一直 聽廣播。一進辦公室就打開電視,下班纔關掉。一看到這些新聞,就要想記者可能就這件事從哪些角度向我提問,提問之後,如何回答,然後跟大家一起商量,向有關單位提出問題,提出我們的回答,讓有關單位幫助我們修改,或者直接要口徑,準備答題。”

  劉建超說,他和同事們每天要讀的東西大概有二三百頁文件。

  準備發布會有強大後援

  外交部新聞司設有新聞發布處,也稱發言人辦公室,是發言人的日常辦事機構。

  新聞發布處現有十幾個工作人員,平均年齡也就在二十四五歲左右。主要負責組織每周兩次的新聞 發布會、處理與新聞發布會和電話回答記者提問等有關的具體事務,並為領導人出訪和記者招待會準備口徑。而在他們後面則還有更大的後盾,就是全外交部各個部門和部領導甚至其他部委的有關部門和領導,他們每天都在應要求為發布會提供背景情況,準備有關口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