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謝教育政策比一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0 13:41:34  


  中評社香港2月10日電/“總統”大選將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與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都分別推出教育政策主張。在幼教部份,馬謝兩人都以整合幼托以及幼托補助著手,兩人教育政策差異不大,但是在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部份,馬英九較注重國際化招生、品管機制與平衡教育落差,謝長廷則側重於大學分類與評鑑制度,兩人著眼點不盡相同。 

  中時電子報報道,在幼托整合部分,馬英九主張將幼稚園及托兒所逐步整合成“幼兒園”,接受兩歲到五歲的兒童,並以教育部門為職權單位。謝長廷也有類似的訴求,並以快速完成幼托整合立法為目標。在幼托補助部份,馬英九提出二到四歲兒童幼托費用可列為家長的所得稅列舉扣除額,政府則提供五歲以上兒童免費的學前教育;謝長廷則強調要保障弱勢家庭兒童優先進入公立幼兒園,並擴大補助弱勢家庭三到五歲兒童進入私立幼兒園費用。 

  在國中小義務教育部份,馬英九與謝長廷不約而同提出小班教學的目標。馬英九較重視親師之間關係的互動、落實家庭訪問,謝長廷也重視親師關係,但是他是希望家長能夠參與教育工作。在高中職的部份,馬英九側重在技職教育、適才適性,將在當選後責成教育部成立“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彙總社會意見,並維持多元的升學管道,以配合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 

  謝長廷則專注於高中職社區化、普遍優質化、十二年一貫等,並且正視公私立學校學費差距問題,弭平經濟弱勢高中職學生非志願性的進入公私立學校的學費差距,並加強國中畢業生就近、適性的入學意願,減輕升學壓力,縮短各項教育資源差距。 

  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馬英九將推動“萬馬奔騰計畫”,四年內提供三萬個名額,給臺灣內外的學生進行交流、學習與深造之用,以促使外籍生人數倍增,加速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全球化,並將擴大兩岸學術及教育交流,為將來推動大陸學歷採認政策奠基。而對於大學數量迅速擴增,引起社會對教育品質低落的批評,馬英九也強調將對開放後的高等教育品質進行把關。 

  馬英九相當重視弭平城鄉及社經地位的差距,並將改善弱勢族群、原住民教育處境、協助新移民家庭適應台灣社會,以及保障身心障礙者就學權益,都列為重要的教育項目之一,並承諾在當選後將針對這些弱勢族群聚居的地方及偏遠地區,加強教育經費的投資。 

  在謝長廷的高等教育政策部份,他強調將明確區分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其中研究型大學兼具教學與研究,發展碩、博士班,教學型大學以教學為主,研究為輔,不宜過度擴充研究所,以免資源浪費。謝長廷也認為應該明確區分技職院校與一般大學的分野,技職院校以技能教學為主,與前述教學型大學類似,也不宜以發展碩、博士班為目標,以免學校發展目標錯置而浪費資源。 

  此外,謝長廷並提出“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兩項計畫的構想,並認為應該進行嚴謹的評鑑,並且依各校的推動成效,調整教育投資的策略,以提升臺灣競爭力。謝長廷強調,應該嚴格執行大學評鑑後的輔導與淘汰制度,評鑑不及格系所院校均應落實資訊公開及退場機制,以利於學生選擇相關系所就讀。 

  綜觀馬英九與謝長廷的教育政策,涵蓋了從幼兒到高等教育,但是兩人都沒有提到全人教育、老人教育的問題,與現代社會強調的“活到老學到老”有所不符,這是兩人教育政策不足之處。整體而言,馬謝兩人的政見其實差異點並不多,問題就在於當選後能不能夠落實,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空口說白話,那麼再美的願景,也只是不真實的幻想罷了。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