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濁水十問馬英九 當選會不會兼黨主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2 20:50:51  


  中評社台北2月2日電(記者 林淑玲)台灣競爭力論壇2月2日舉辦“馬、謝當選‘總統’後的十大要務”座談會,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在會中分別針對馬英九、謝長廷提出“十問”。

  林濁水問馬英九會不會實踐不兼任黨主席的諾言?若不兼任,將來黨、政、立法和“總統”的關係是什麼?他還問馬英九,當選後是否會讓蕭萬長主導財經政策,將來財經官員是聽蕭指揮,還是“閣揆”指揮?

  林濁水對馬英九的十大提問包括:

  “閣揆”問題

  一、馬先生曾表示認同“內閣”制運作方式,任命“行政院長”前會不會實踐提交由“國會”行使同意權的諾言?

  “憲法”規定“行政院”是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規定,“內閣”組成也由“行政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請問將來馬先生會不會依“憲法”規定,部會首長由“閣揆”主導、還是會事先強力介入“閣揆”對“部會首長”的人事組成,對“部會”和“國營”事業主管人事會不會更進一步介入?

  黨政問題

  二、馬先生會不會實踐不兼任黨主席的諾言?若不兼任,將來黨、政、立法和“總統”的關係是什麼?既然民主政治、又是政黨政治,勝選的黨理應成為執政黨,在馬先生不兼任黨主席的前提下,國民黨又另有黨主席,那麼是馬先生在執政、還是國民黨在執政?或者,“閣揆”由“國會”行政同意權 所以是“閣揆”在執政?若都是,誰是最後的決策者?

  三、國民黨是外造政黨,黨組織把“國會”議長安排為黨副主席,而成為“國會”之外的黨主席的部屬,這種不民主體制,馬先生有何看法?將來馬先生在推行政務時,會不會運用這種不民主的體制,由黨主席指揮“國會”議長來配合施政?

  馬先生以“總統”候選人身份曾公開支持,將來“立法院”的16席召委將禮讓民進黨4席。我們知道,“國會”一委員會有2席以上召委的制度,全世界都沒有,這制度是國民黨威權體制下,以分贜方式分化“國會”以避免“國會”產生領袖產生的制度,馬先生為何支持用這種制度拉攏民進黨並搏大方之名,而不想讓“國會”在體制上正常化,是否“立法局型”的“國會”為馬所喜?

  四、以上三項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國民黨列寧式的外造政黨,對此馬先生的態度是什麼?換句話說,目前“我國”“憲政制度”已屬不良,加上政黨屬於剛性的外造政黨,使問題更形嚴重。因此,如果馬先生期待民主化的黨政運作,那麼對剛性外造政黨的體質之下將如何保持符合民主精神的黨政運作?甚至要進一步問,黨中央凌架於“國會”議長的體制,馬先生有何改造的想法?

  “憲政”問題

  五、馬先生說憲政要不要進一步改造,將在運作兩年後檢討,問題是檢討要有方向,要有議題的期前準備,請問,這樣的期前準備,具體的時程和議題方向是什麼?

  六、馬先生請蕭萬長擔任副“總統”候選人是說他財經總規劃師,一旦當選,會真的要他負責財經大政?如果是,將來財經官員是聽蕭指揮,還是“閣揆”指揮?或者馬先生自己?如聽蕭,而兩岸、外交、國防大權又屬“總統”,那麼“行政院長”豈不是只管“內政部”、“教育部”,那麼還需要設“行政院長”?這一來“憲政體制”豈不大亂,這就像陳水扁如果真的和呂秀蓮兩性共治,體制必大亂,但不兩性共治必違競選諾言,兩者必居其一,請問馬先生如今採和扁一樣的競選策略,當選後在諾言實踐和“憲政體制”的扞格不能兩全,兩者之間,馬先生取哪一個?

  大陸問題

  七、馬先生主張兩岸簽和平協議及諸如信心機制等,事實上,“我國”早放棄反政大陸的教條,北京根本沒有任何必要和台灣簽“和平協議”或“信心機制”這類協議。依其“反分裂法”意旨,其內容和世界各國簽這兩類協定的目的完全相反,世界各國目的在於各自確保各自的主權不被侵犯;然而大陸則在以不武換取其主權可以延伸到對方土地,其策略則在於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並據以排除台灣擁有“正常國家”的“外交權”,不武換主權,這顯然是完全不對價的交換。

  請問你當選“總統”後會和他簽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下的“和平協議”,“你會在北京不願放棄在聯合國和外交上打壓台灣的前提下,就汲汲於和中國簽‘和平協議’嗎?”

  入聯問題

  八、一旦任何一案通過,馬先生在民意強烈入聯的支持下,會以什麼策略和步驟運用可用民氣,以提昇“我國”國際地位,乃至入聯工作;如果兩案都因朝野對立以致於公投不過,國際社會勢必對“我國”人民捍衛主權的決心有所質疑,馬先生如何補救?

  財經問題

  九、蕭先生的產業大計“亞太營運中心”,其中有海空運、媒體等六大中心,在規劃之時就備受國際大師批評,如哈佛波特教授指出是“新加坡”模式,其實更像香港模式,波特認為這是談“以中國是世界盡頭”的規劃,一點都不看好。90年代在蕭主導了近10年,果然一事無成,政策空耗,如今選舉時又大力提倡同樣的策略,一旦當選,還要繼續推動這種把一切希望放在中國而非自立自強地跨入國際的失敗策略,還是選完就明智地束之高閣以免“國家”政策再虛耗8年?

  十、馬先生提出了8年政府投資2.65兆元(新台幣)的大想像,雖然其中計劃內容完全仿照目前“行政院”已在進行或已規劃完成的計劃,也算英雄所見“巧妙相同”,但金額為何需要大幅膨脹,目前政府每年資本支出為4200餘億,依馬先生計劃,年將增3300億為何 漲幅幾近一倍,這樣的選舉支票為政治樁腳最愛,“國家”能力實不可能負荷且以日本90年代作為例子,這種建設投資根本不足以挽救日本10年的成長停滯,這樣的大計劃,馬先生當選後會堅持做下去,還是當選後會巨幅縮小?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