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抵抗雪災,不局限於“春運”一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2 09:32:35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抵抗雪災,不局限於‘春運’一役”的社論表示,漫天暴雪中,各方正努力抗雪救災,民眾抗災的細節令人動容。

  社論說,雪災中,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鐵路、公路以及機場等被困的乘客身上,“春運抗災”成為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但是,抵抗雪災最終戰勝雪災,除了要盡快突破春運的冰雪之困,還需要格外關注火車站與高速路之外的災情,比如被雪壓塌的房屋,被雪災凍死的農作物,因運輸不便導致的物價上漲,以及煤電緊缺而導致的經濟震盪。據統計,目前因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達到537.9億元,死亡60人,緊急轉移安置175.9萬人,倒塌房屋22.3萬間,損害房屋86.2萬間。

  社論指出,如果將抗災分為前方與後方,我們可以將整個公共抗災體系分為兩大部分:前方是鐵路公路航空,是數以百萬計的被困乘客與一線抗災人員;後方是廣闊的城市及農村,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低收入群體,正為雪災引發的物價上漲愁眉不展;一些地區的城市公共設施,在暴風雪中出現險情,湖北咸寧某高校籃球館被雪壓塌11人被埋,就凸顯出城市安全基礎設施滯後的苗頭;同樣令人憂心的,是農村邊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公共設施建設先天不足,農民兄弟們恐怕正為來年收成而發愁;水、電、氣等供應告急,乃至災情背後的疫情預防,都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嚴峻考驗。

  於經濟層面而言,目前這場全國性的特大雪災,已經造成數百億的直接經濟損失。至於其間接的經濟損失,以及對2008年經濟的長期影響,目前尚是一個未知數。

  社論又說,面對雪災對當下造成的損失,以及隨後而至的“災後後遺症”,我們必將迎接災難對社會運行、經濟發展以及民眾心理的全面檢驗。面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各級政府宜做出及時有效的政策調整。

  比如,政府一直在想辦法阻止物價過快上漲,但雪災導致的物價上漲趨勢,如果短時期內難以扭轉,那麼是否可以考慮及時調整救助標準、加大對民生的扶助力度。

  或者,為了引導社會心理更趨安定,政府可以考慮適當減免稅費(提高居民個稅起征點,向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企業和民眾因此感受到減稅帶來的直接收益,會建立2008年經濟基本面依舊向好的集體預期,一方面可帶來實體經濟諸如商品生產的總需求增加,生產企業的數量增加,另一方面可能對証券市場、保險市場產生的利好刺激作用,從而建立社會的“信心順差”。

  與此同時,各級政府要盡早謀劃建立公共衛生防疫、經濟援助、災後基礎設施重建等應急舉措,力推全民性的公共危機心理疏導機制。歷史經驗已經証明,一場重大災難給公民帶來的影響,其心理創傷修復所需的時間,往往遠多於經濟恢復。除了來自政府渠道的公共宣傳引導,媒體的疏導、民間自治團體的愛心互助,都將起到良好的協調作用。

  社論認為,抵抗雪災,不僅僅局限於春運。災難給社會、經濟、文化帶來的無形效應,往往大過更直觀的交通堵塞、建築物坍塌,而政府要與民眾同心協力共度難關,就要以一系列為民分憂的政策激勵,促使災後民眾的整體生存環境改善,避免各行各業由於負擔過重造成的產業空心化、企業外遷等不利因素。應對以上挑戰,任重而道遠,只要社會上下萬眾一心,政策所指民意所向,定能同舟共濟、共度難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