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81工程中國大型航母想像圖。
|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中國經濟網報道,世界經濟的複蘇和貿易增長帶來了海運需求和船舶需求的持續增長。2007年,中國造船産量出現了驚人的增長,成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造船大國。中國船舶出口到包括希臘、挪威、德國、美國、英國等世界前九個航運大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滿載著中國制造、世界制造,航行于全球的洋面上。
訂單量晋身全球第一 擬建四大造船基地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已經曆了多次從先行工業國家向後起工業國家的轉移,目前,日本、韓國雖仍爲世界造船大國,但世界船舶工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已經確立。
與日韓相比,中國既擁有素質高、成本低的豐富勞動力,又擁有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更好的資金、技術條件,具有比較優勢,此外,對船舶出口實行17%的退稅率,確保了企業生産出口積極性,擴大了利潤空間,爲船舶行業發展造就良好環境。
2007年8月,英國權威統計機構發布了世界造船企業50强排名,中國企業共有19家入圍,比2006年底增加了兩個席位。“中國制造”的船舶産品得到了世界市場的認可。
早在1977年,中國船舶工業在世界造船舞台上初出茅廬時,鄧小平就提出了“中國的船舶要出口,要打進國際市場”,以改革促發展。30年來,中國船舶工業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創造出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從大連船舶重工1978年建造第一艘按國際規範生産的出口船開始,我國年造船産量從1982年的世界排名第17位,躍升到1994年的世界第三位,幷至今連續14年保持這一水平。中國國防科工委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民用船舶新接訂單逾七千萬載重噸,新接訂單超過韓國,晋身全球第一。
據外電報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一個國際會議上曾透露,中國已經爲進一步大力提升造船能力制定了發展藍圖:到2010年中國造船總噸位有望達到2300萬噸,到2015年則將達到2800萬噸。爲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計劃在大連、上海、青島、廣州等港口城市興建大型造船廠。
全球大規模買港口 “國貨國運”保能源安全
但是,目前我國技術能力遠低于日、韓。爲此,有關部門在《船舶工業中長期規劃》中要求,積極引導外資和社會資本的進入,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提高關鍵船用設備國産化研制水平。
近年來,中國造船業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油船、集裝箱船、散貨船三大主流船型占主導地位,其中,油船、集裝箱船手持訂單占世界份額分別從不足10%提高到30%和21%,散貨船已達到28%。而且,中國已進入大型液化天然氣船、萬箱級集裝箱船、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産儲油船等高端産品市場,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實現了批量生産。
此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鋁、鋼、銅、煤進口國,而這些都需要經過船舶運輸。自2006年起,中國開始推進“國油國運”進程,要求到2010年,我國大型油輪船隊的規模至少要保證能承運50%以上進口石油,以保障能源安全。船運行業的專家透露說,中國計劃在未來5年新建造90艘超級巨型油輪,擴充中國遠洋運輸船隊以提高原油運輸的能力。長期來看,中國需求,特別是“國貨國運”的要求將爲我國的船舶工業帶來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成爲中國船舶工業崛起的主要推動力。
近日,德國《交通評論報》刊文稱,爲直接獲得運輸資源的口岸,中國正在大規模購買港口。目前,中國公司已經控制了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集裝箱碼頭、巴拿馬航運公司(該公司運營著巴拿馬運河兩頭的克里斯托巴爾港和巴爾博亞港)、曼薩尼約港的恩塞納達國際碼頭、墨西哥大西洋沿岸的韋拉克魯斯港和巴哈馬的兩個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