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都:中印關係向好,應敞開心扉互相學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4 16:13:40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對於擔任總理後首次訪華的印度人曼莫漢•辛格來說,改革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這位出色的經濟學家在印度國內也被稱之為“經濟改革之父”。在2008年初,辛格開始了5年來印度總理的首次訪華。儘管秉承其一貫低調的原則,辛格仍然帶來了一支龐大的經貿官員隊伍,並且在鳥巢模型前駐足停留。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希望通過這次訪問,能夠瞭解中國創造的成就。”

  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來,國際政治領域常常有這樣一種狀況,落後國家視先進國家為學習對象,發展中國家視發達國家為發展範本,東方國家視西方國家為現代典範。自日本開國、中國開眼看世界,印度獨立,此類思想無不是各國現代化浪潮的主流。這種狀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的確為不少國家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動力。但是自進入21世紀以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日臻多元,使得國際政治的模式範本也日臻多元。

  因此,印度和中國之間要想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除了要尋求共同利益之外,相互學習也成為了一種不可忽視的需要。相互學習的保障是兩國之間的彼此瞭解,兩國都相信:在彼此的發展過程中有極強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不但體現在需要上,也體現在國情上。僅就國情而言,中國和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發展成就平均到人就難列前茅。因此,中印兩國都將人均發展水平和集體小康,作為國家發展的理想。

  另一方面,相互學習也是中印戰略信任的基礎。這是因為一旦兩國相互借鑒,就意味著雙方都認可對方的存在和對自身的意義。20世紀60-80年代,中國曾經在印度的敵人名單上位列第一,相互學習也曾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然而40多年後,即便連印度學者也承認,1978年中國的人均GDP是印度的2/3,現在中國的人均GDP比印度高70%-80%。這就意味著雙方都已經認識到對方在自身發展中的示範意義。一旦雙方能夠從發展模式中彼此學習,那麼求解中印關係的迷局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社論說,對於中國來說,今天的印度不但有快速發展的微電子等產業,還有日益增強的南亞影響力。尤其是辛格自1991年擔任財政部長之後,致力於經濟體制改革,印度經濟也自1994年開始走上逐步復蘇的道路。雖然從發展的起跑線來看,中國的確早於印度,經濟改革的條件也好於印度,但印度的開放型經濟政策、產業政策調整和全方位對外合作方式,對於中國來說也有諸多可供借鑒之處。甚至兩國改革過程出現的結構性問題,也有相互警示之用。

  20世紀80年代,當保羅•肯尼迪在撰寫《大國的興衰》一書時,他甚至沒有將印度作為一個大國加以考慮。但僅僅20多年後,印度的發展就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事實,其發展潛力同樣不容小覷。中印關係能否成為21世紀值得讚賞的兩國關係,兩國之間的相互學習程度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觀察指標。這種學習不但是旁觀者式的欣賞,同樣也是合作者式的磨合。此次辛格訪華,給中印兩國提供了一個近距離的觀察機會。

  社論指出,中印能同列“金磚四國”,是因為在體會到貧窮與落後的痛苦之後,兩國都有求變的勇氣和決心,也因此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近30年來,兩國也都希望在改革的過程中求仁得仁,求愛得愛。作為有現代精神和專業素質的政治家,辛格不會不知道中印之間的相似性。一旦中印雙方能以相互學習的勇氣和魄力來認識21世紀的中印關係,沿著喜馬拉雅山締造和平與富裕,將不再只是一個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