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謝長廷面臨兩難 大選是無法承受之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4 10:31:40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本次“立委”改選民進黨慘敗,“主帥總指揮”陳水扁在第一時間宣告辭卸黨主席以示負責,預料在今天召開的臨時中執會將由“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接任代理黨主席。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謝長廷除了要趕快重振黨內幾近渙散的士氣,以迎接兩個多月後的“總統”大選,更要為民進黨重建足以起死回生的運作機制和論述路線。而這兩項在眼前看來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不只考驗謝長廷的政治智慧和能耐,對民進黨上下而言何嘗不也是一次嚴苛的考驗和挑戰。

  社論指出,兼任黨主席的陳水扁在日前宣布辭職以示負責,雖然符合民進黨多年來的慣例,但民進黨其實更應該檢討的是,何以一向以清廉、勤政自期,以本土、民主、改革為號召的同一個政黨,尤其從二○○○年執政以來更擁有龐大的資源優勢,卻會在此次的“立委”改選幾近一夕崩盤。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種種的事證顯示民進黨執政以來貪腐事件不斷,與清廉的自我期許形成強烈反差;強調勤政,全民看到的卻是勤於選舉“治國”。訴求本土,誠然已使凸顯台灣的主體性成為台灣的主流價值,但既然已內化為全民共識,則在選舉時的吸票效應自然遞減。訴求民主、但民主與法治應是一體兩面,則這方面民進黨的執政表現可受公評之處更多。訴求改革,事實則是不只幾近一事無成,更充斥假改革之名行清算、侵占之實的斧鑿痕跡。凡此種種,使得此次“立委”改選,形同選民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的期末考,結果遭到死當,眾多落敗的候選人其實是非戰之罪。

  值得正視深思的是,導致民進黨敗選的這些因素,如果民進黨事前不知道,那只顯示民進黨在執政後確與民意嚴重脫節。而如果民進黨也知道病灶之所在,卻無力自我調整,而要被阿扁,被基本教義派,被所謂的媒體名嘴所綁架,最後讓全民以選票來醍醐灌頂,那除了阿扁以辭職負責之外,黨內上下難道沒有責任。

  不過,要進行這些檢討改革,對即將接任代理黨主席的謝長廷而言,無疑將面臨兩難。避而不談似難以一新內外耳目,避重就輕將不免於虛應故事之譏,深入檢討則有變相清算激化內鬥之虞,自然也不利於黨的團結整合,對“總統”大選更可能是無法承受之重。

  社論又說,客觀情勢顯示,儘管推動黨的重整再造舉步維艱,但時間並不站在謝長廷和民進黨這邊。如果瞻前顧後,不只將失掉“總統”大選,還可能使民進黨就此一蹶不振。事實上,民進黨內部以新系為主的孤忠之士已經醞釀全面檢討黨的路線,社會各界不希望民進黨就此泡沫化而能至少維持政黨競爭的基本盤,也在期盼民進黨必需本著大破大立的精神,確實檢討政黨的路線定位,提出嶄新的論述,以及調整黨的體質和運作機制,才能重新出發。

  談到民進黨的路線定位,民進黨一向強調照顧弱勢基層,走的是群眾路線,但執政以來卻迷失在權力與利益中,各種施政與原本的國民黨並沒有基本差別,但政績卻不堪聞問。所謂的照顧弱勢基層,注重環保生態,不是說的一套做的一套,就是口惠而實不至,日久自然失人心。不過,民進黨要把握執政在位的最後這幾個月,調整策略繳出成績似乎時不我與。

  民進黨所宣示的路線目標自身無力實現,做為選舉訴求的論述,同樣也有檢討調整強化之必要。謝長廷宣示接位後面對“總統”大選的三大主軸“台灣認同、經濟政策、政績”,其中不只政績乏善可陳,經濟政策備受質疑,論述台灣認同又能喚回多少熱情同樣令人不敢樂觀。民進黨需要的其實是自我超越而不是抱殘守缺,展現更高的包容替代被扭曲化褊狹化的台灣認同。

  社論認爲,謝長廷眼下最能著力的則是調整黨的體質和運作機制。民進黨也許是當局者迷,這些年來黨的體質和運作機制其實是在進行一場自我反淘汰,淘汰多元、批判精神,也淘汰具獨立判斷思考的黨內人才,只剩下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和一言堂的短線權謀思考與操作模式。如此內鬥內行,又如何經得起選民的考驗。

  社論說,謝長廷有沒有機會在三月的“總統”大選逆勢翻盤,眼前看來也許不樂觀。但民進黨可以輸掉大選,可不能連黨的本身也一起輸光。台灣的民主政黨政治,民進黨即使不再是執政黨,也不應就此永遠缺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