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立委”兩票制是雙面刃 既可互補也將拆爛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1 11:14:11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本來,按照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政黨的其中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參與公職選舉,爭取公職席(職)位,進而奪取執政權。因此,西方國家的“政黨法”大多規定,已成立的政黨若長期不參加公職選舉活動,將被取消登記資格。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登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台灣地區自解除“黨禁”後,一下子冒出了許多政黨。有的人“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就拉起了一支政黨隊伍。為此,到二零零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止,在“內政部”依“人民團體法”規定登記的政黨,就有一百二十一個。若再加上此後成立的台灣農民黨,第三社會黨、紅黨等,政黨數目大約已達一百三十個。 

  這一百多個政黨,只有中國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新黨、台聯黨等經常參加政治公職選舉,其餘的則大多是擺個“政黨”的樣子,有名無實。為此,台灣當局也曾計劃為“政黨法”立法,引進西方倘政黨長期不參加選舉活動則取消其登記資格的內容。但因各種原因,“政黨法”至今仍是“空中樓閣”。 

  一些“蚊型政黨”之所以長期沒有參加政治公職選舉,與台灣地區各項公職選舉的“門檻”較高,有一定關係。比如,政黨欲要推薦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該黨必須在最近一次的“中央”選舉中,得票率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又如,過去的“立委”選舉中,實行“複數選區一票制”,各政黨要獲得議席,首先就應在“區域立委”中,推出強棒,佈下重兵,而“蚊型政黨”往往缺乏這方面的條件和能力。 

  文章指出,但明日進行的第七屆“立委”選舉,由於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亦即:“不分區立委”的得票不再與“區域立委”掛鉤,就為較小型的政黨提供了較為便利的參選機會:它們無須在“區域立委”選舉中推出“吸票型”的候選人,也可在“不分區立委”選舉亦即“第二張選票”中,獲得對國民黨和民進黨都不滿意的中間選民投給的選票。因此,今次“立委”選舉,除了幾個經常參加“立委”選舉的大黨之外,還有七個小黨參與,而且有的還是專為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而成立的政黨,如台灣農民黨、紅黨、第三社會黨等。 

  “不分區立委”的選制,按照過去設計,是鑑於“區域立委”選舉需要有較深厚的選民基礎,又必須砸下大錢,故參選者多是地方派系代表、政客甚至是“黑金”型人物,不利於“立法院”保證其立法素質。為了能讓一些形象清新,政治及法學素養較高,但卻缺乏參加直接選舉條件的“清流”人物也能參加選舉並當選,讓他們來補償草根型“立委”的不足,故就有“不分區立委”的設計。其用意是,各政黨在提名候選人時,讓有選戰實力的候選人參加“區域立委”選舉,借助他們的高得票率,帶動不懂選舉的學者專家型候選人也能當選“不分區立委”。 

  但這種由“區域立委”來帶動“不分區立委”的設計,存在不少弊端。其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其一、使選民在候選人與政黨之間無所適從。比如,選民喜歡和支持某一位候選人,但卻討厭其所在的政黨。為了避免拉抬這個政黨的得票率,就干脆不將選票投給這位所喜歡的候選人;或是為了支持這位候選人,而被迫也投下了自己所不喜歡的政黨的一票。 

  其二、被政黨利用這種選制進行選戰技術操作,從而失去其設計原意。比如,在一九九八年的第四屆“立委”選舉中,國民黨秘書長章孝嚴就制訂了“天使帶動魔鬼”的選戰策略,即在“區域立委”選舉中,安排了大量形象清新的參選人,以整體提升國民黨的總得票率,而在“區域立委”部份,則安排了形象欠佳的人士,甚至是只要向黨中央捐獻了一筆巨款作選戰經費,就不管他是否黑社會頭目,都將之安排進“不分區選舉”的安全名單之內。這樣,就顛覆了“不分區立委”讓清流人士參與立法工作的設計原意。 

  文章說,為此,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在向“立法院”施加“修憲”壓力時,除了是議席減半之外,改革選舉制度就成了重要訴求。其一是將複數選區(即每一選區安排多個應選名額)改為單一選區,以利選區內最優秀人士當選;其二是“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脫鉤,讓選民在候選人與政黨之間,有符合其最佳理想的選擇。 

  其中的“第二張票”亦即產生“不分區立委”的政黨票,就給小黨帶來可以進軍“立法院”的希望:即使無法在“區域立委”選舉中推出強棒候選人,也可利用部份中間選民並不打算支持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心理,爭取他們將“第二張票”投給自己。由於中間選民高達三成,故在小黨的眼中,也就成了它們的“大票倉”。 

  其中新黨的密底算盤是:部份深藍選民不滿意國民黨近年向中間靠攏,甚至還鬧出了“去統”風波的表現,因而在“立委”選舉中,雖然會在“區域立委”部份支持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但在“不分區立委”部份則會棄權,亦即是浪費了手中的“第二張票”。新黨即趁此打出其“正藍”旗號,希望能承接到這些有可能會浪費掉的深藍選票。而農民黨、第三社會黨的選戰策略,也大抵如此,只不過是第三社會黨所要承接的,是不滿民進黨的泛綠選民手中的政黨票。 

  文章指出,正因為如此,這些小黨的參加選戰,就給國民黨和民進黨帶來一定的威脅:一方面,可能會分食本來是應當屬於自己的政黨選票,使到自己在“不分區立委”部份所獲分配的議席有所損失;另一方面,這些小黨或許其在“第二張票”部份,得票率跨不過百分之五的“門檻”,因而不獲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浪費了本應屬於大黨的選票。在兩相作用之下,使同一陣營在“不分區立委”部份所獲分配議席,受到影響。這就是近日國民黨與新黨互相指責的原因:國民黨擔心新黨跨不過百分之五的政黨“門檻”,但它從國民黨手中挖走的“第二張票”,卻使國民黨損失一至兩個議席。 

  實際上,以全台灣地區一千七百萬選民,“立委”選舉的投票率約為六成計算,新黨如要跨過百分之五“門檻”,就必須獲得五十一萬張選票。而新黨在上屆“立委”選舉中,共得二十六萬一千票,還達不到“政黨門檻”的一半。倘這二十六萬張“政黨票”全歸國民黨,就將多獲分配一至二席“不分區立委”。當然,若如新黨主席郁慕明所預估,新選制有利於吸引在上兩次選舉中棄權的深藍選民出來投票,或許還可出現奇跡,使新黨還獲分配“不分區立委”議席。這樣,新黨就可與國民黨產生互補作用,並不致於“浪費選票”。


    相關專題: 臺灣「立委」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