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台馬傳警訊,須防綠營打外交悲情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8 09:04:26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近日傳出台灣在非洲的“友邦”馬拉維,因為該國總統在休年假,而“不方便”接待台灣“外交部長”黃志芳往訪的訊息。消息傳來,連“外交部”發言人都承認,“這個情況並非正常,台馬“邦交”確實處於一個微妙敏感的階段。”看樣子,台灣的“邦交國”恐怕又要少了一個。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說,眾所皆知,台馬“邦交”發出警訊的主因是中國大陸幕後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據傳北京已開出60億美元的天價利誘馬拉維,方為此早己進行祕密接觸。兩岸在外交戰埸上本就處在“零和”狀態,對於北京在國際社會積極孤立台灣的做法,我們一點都不感到驚訝。除了馬拉維之外,據說台灣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的“邦交國”,未來也將一一成為大陸涉台外交攻勢的目標,北京對此不會手軟。
  
  從國際政治的觀點看,中國大陸的利誘馬拉維,也可視為北京近年來大力推動對非外交的一個聯鎖效應。胡溫上台以來,非洲即成為中國大陸全方位外交的重點。中國大陸不僅召開了由48個非洲國家元首參加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並且首度發表了“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中國大陸總書記胡錦濤強調,中國大陸將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強同非洲國家的關係,其中以雙方的經濟合作最引人注目。中國大陸不僅提供非洲國家鉅額的經濟援助,並且強調這些援助都是“無私”,而且“不帶先決條件”的。
 
  社評指出,平心而論,中國大陸對於非洲國家的經援外交確實取得相當的成果,因為非洲多數國家長期處於政治動盪的情況,政治不安當然影響到經濟發展,而中國大陸的施予援手立刻得到外交上的報償。例如,在國際組織討論重大問題時,非洲國家常常充當中國大陸的馬前卒,站在中國大陸的立埸說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為了在非洲從事涉台外交,經常會對受援國實施“差別待遇”的原則。例如,胡錦濤在宣布免除非洲重債窮國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以及擴大對非洲國家輸大陸商品零關稅待遇受惠商品稅目時,對象都強調同中國大陸有外交關係的非洲國家,這讓那些和台灣維持“邦交”的非洲國家政府,看了十分眼紅。 
  
  社評表示,台馬“邦交”可能生變,反映兩岸當前經濟力量對比的彼長我消。辦外交本來就是一項昂貴的投資,民進黨執政八年,自顧尚且不暇,已經沒有餘力再擴展外交市埸。更嚴重的是,民進黨政府沒有做好控管的工作,經常以“國家”的有限資源去經營一些賠本的生意,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已經愈來愈小了。 
 
  社評說,我們認為,中國大陸不會以拉攏我非洲“邦交國”為滿足,台灣在拉丁美洲的“邦交國”也是中國大陸爭取的重要目標。拉美地區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台灣能維持在當地的正常“外交”活動,美國的態度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受到台美關係惡化的影響,美國助台灣維護在當地外交利益的決心相對降低,中國大陸將不必看美國的臉色,繼續挖台灣在當地的“外交”牆角。 
  
  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即強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對於民進黨政府則維持“冷處理”的態度。同時,針對過去的錯誤教訓,中國大陸對於台灣的選舉活動,也以“熱眼”旁觀,避免直接介入而留人口實。但這次中國大陸選擇拉攏馬拉維的時機,顯然又是錯估形勢。由於民進黨已盤算出不可能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得到好處,故可能把台馬“邦交”警訊當成一張選舉牌來打。換言之,民進黨可能在選前刻意塑造一種悲情意識,即以“外交”挫折來激化台灣的民粹意識。果真如此,中國大陸的打壓台灣“外交”行動,無意中豈不成了民進黨的選舉助力?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