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蔣介石愛風箏 扁政府改裝民主館投其所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4 13:04:55  


蔣介石思想言論集裡有一封蔣介石寫給蔣經國的家書,流露出蔣介石對風箏的喜好。(中評社倪鴻祥攝)
扁政府改裝中正堂在蔣銅像前掛滿風箏,是因知道蔣介石喜歡風箏?(中評社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1月4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重新開放,在蔣介石銅像大廳掛了300個風箏,號稱是象徵空間解嚴。難道是執行空間規畫的人知道,蔣介石喜歡風箏,才投其所好。

  國民黨黨史館人員最近從蔣介石思想言論總集裡,發現一封蔣介石1921年寫的家書,當時蔣經國才11歲。在這封信裡,蔣介石對長子蔣經國展現慈父般的關懷,提到他看到別人的小孩放風箏,突然想起前一年看著蔣經國放風箏的場景,流露想家想孩子的心情。他信裡還問蔣經國:“有沒有做風箏去放?”

  扁政府為了去威權,故意在蔣介石銅像大廳掛滿風箏;但扁政府可能沒注意到,風箏卻是蔣介石與兒子蔣經國早年的共同記憶,有著無比特殊的意義。

  根據《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文錄、卷卅五,蔣介石於民國11年(西元1921年)3月3日,修了一封家書給兒子蔣經國,內文提到他離開蔣經國已有三個月,他看到別的小孩子在放風箏,想起蔣經國去年(1920年)放風箏的趣味;蔣介石除了詢問蔣經國今年是否有製作風箏外,也找到有放風箏的賀年卡,寄給蔣經國。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也證實蔣介石愛放風箏。他指出,當年蔣介石年約35、36歲,人在廣州,幫孫中山進行“護法”革命,他因為思念在家鄉的兩個兒子,在過節前夕寫信給兒子,還提到放風箏的趣事,原件至今還存放在國史館內。

  邵銘煌指出,這封家書不僅表示蔣介石親情流露,也了解到他仍然擁有“童趣”,蔣介石雖是軍人,外表嚴肅,但內心卻有柔性的一面,也就是享受帶兒子放風箏的娛樂。

  邵銘煌認為,民進黨人士大都不會去讀蔣介石的歷史,應該不知道蔣介石也有此“雅好”,所以民進黨宣稱在蔣介石銅像大聽的屋頂掛滿風箏,是要解放威權空間、象徵轉型正義,卻不知不覺的在體貼蔣介石,說不定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巧合。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