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陳水扁應公開向人民表態反對暗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30 08:11:14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巴基斯坦反對黨人民黨領袖貝.布托,在選舉造勢活動歸途遇刺,使此間“總統”大選中始終流傳巷里的暗殺流言又喧騰起來。

  “總統”選舉的暗殺流言有兩種類型。一種說法是暗殺馬英九,有人甚至在叩應節目指稱,二○○四陳水扁靠“兩顆子彈”贏得選舉,二○○八則只要給馬英九“一顆子彈”即可。另一種說法是刺殺謝長廷,理由是扁謝不和,刺謝即可換人。此類流言,不但巷里可聞,甚至見諸“立院”質詢。“國安局長”許惠祐稱,倘若發生暗殺,負責“國安”的首長皆應引咎辭職。然而,一個許惠祐的辭職,難道能夠補償“總統”候選人遭暗殺的台灣災難?

  貝.布托遇刺現場屍塊橫陳、血肉模糊的猙獰場景令人怵目驚心。一場民主選舉,變成暴力暗殺;被殺死的不止是布托,而是巴基斯坦的民主憲政。選舉是數人頭的,竟仍出現砍人頭。刺殺行動也許出於對布托的憎恨,但更是出於她的恐懼;有人怕在選舉中不能勝過布托及人民黨,於是用暗殺她來摧毀選舉。暗殺是憲政的罪人,更是民主的懦夫;無能遵行選舉的遊戲規則,不敢面對選民的裁判,乃竟出此下流手段。但是,事後的譴責皆已無濟於事,布托已死,選舉已毀,國家已經撕裂!

  社論表示,台灣絕不容許出現這類場景。想像中,台灣若在此次“總統”大選出現暗殺“總統”候選人的事件,其政經衝擊必然比巴基斯坦更為嚴重;因為,巴基斯坦畢竟原是在困境中掙扎的國家,台灣卻必因暗殺事件而出現崩盤性的政經解構,內外情勢亦必至於無以收拾的地步。然而,這次“總統”大選的暗殺傳聞卻是口耳相傳,不絕如縷,且是愈傳愈盛。

  謠言止於智者。但是,今日的台灣,對政治及人性的信任已經完全斲喪;愈是“智者”,愈覺得“什麼事都是可能的”,“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暗殺的傳言往往正是“智者”提出的警告。即使在台美的高層晤面及在美舉行的台灣政情公開座談中,暗殺也已成為話題。至於意在言外的憂心之言,更已公諸於世,例如:內外皆憂心這次選舉能否“和平轉移政權”,在種種“不能和平轉移政權”的猜疑中,暗殺當然也是一種疑慮。

  社論說,陳水扁是所有暗殺傳言指向的嫌疑者。他怕贏不了馬英九,他又怕挾持不住謝長廷。他在選戰中幾已用盡一切違“憲”違法、傷天害理的手段,李登輝甚至說他“瘋了”。陳水扁儼然已經自陷“不敢掀牌,只好掀桌”的境地;下一步,陳水扁會不會因不敢面對選舉致鋌而走險,暗殺傳言因此不脛自走,遂成了台灣政治上空的最大陰影。

  外界普遍認為,倘若在此次“總統”大選出現暗殺,必然與陳水扁有關。一種是直接相關:台獨原本訴諸暴力,早有前科,行刺蔣經國與炸傷謝東閔皆是;二○○四年“兩顆子彈”的疑案,事件疑點及事後操作亦是有目共睹。李登輝說陳水扁“瘋了”,暗殺是否如戒嚴一樣,曾在陳水扁的腦中閃爍不去?另一是間接相關:陳水扁一手“一中二人組”,另一手“去蔣鞭屍”;這場選舉儼然已經演成政治內戰。再者,陳水扁的選舉操作手法,摧毀了是非廉恥等一切人性價值,傾盡全力掏掘仇恨及毀滅的情緒;因而外界擔心,暗殺倘非出自陳水扁及其左右的策劃指使,亦有可能因陳水扁所製造的“仇恨內戰”氣氛,激發了政治狂熱者或社會邊緣人“替天行道”的幻想,鑄成大錯。

  社論強調,台灣絕對不容發生“總統”候選人被刺的慘劇。但是,現在連負責衛護候選人人身安全的“國安局”是否中立、是否可信亦遭質疑,這樣的情勢確令社會不安。若欲防止慘劇發生,自當從源頭做起。一、陳水扁應保證“政權和平轉移”,同時宣示絕對反對暗殺等暴力手段;二、陳水扁的左右心腹,不能再出現像“兩顆子彈”的共犯結構,無論如何皆不可走到“暗殺”這一步;三、選舉必須回歸法治、回歸文明、回歸人性,勿再以毀滅人性為手段,勿再以鼓吹仇恨為能事;四、全民應當發出“反暗殺”的大力呼聲,向可能企圖暗殺者警告他必將為暗殺付出代價,亦提醒台灣人民台灣必將因暗殺而形成慘重災難。

  和平完成選舉,和平轉移政權,不論轉移給馬英九或謝長廷;陳水扁須負最大責任,卻已失人民信任,理應向人民公開表態反對暗殺。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