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澳報:陳水扁以撒野手法 製造緊張氣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8 10:45:55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仗著自己掌握著情治機關資料,在進行政治鬥爭中動輒就拋出“可靠情資”,以“不對稱戰爭”方式來恫嚇對方或不知就里的人。但往往是一旦事實真相被揭發,就自陷尷尬境地。

  前年底,當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決定根據形勢的變化及實際需要,擱置制訂“緊急狀態法”,改為制訂“突發事故應對法”並已進入立法程序,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在接見某外國記者團時,仍言之鑿鑿地宣稱,根據台灣當局所掌握的“可靠情資”,大陸方面正在加緊進行為《反分裂國家法》製訂子法的工作,目前已進入立法程序的就有“緊急狀態法”,還藉此來攻訐大陸方面“對台灣不友善”。

  前幾天,陳水扁又在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法雷歐馬維時振振有詞地聲稱,根據台灣當局所掌握的“情資”顯示,大陸目前正擬在台海上空劃定新的“航空識別區”,這是對台海現狀的破壞與改變,他還暗示這種狀況就足以成為台灣當局宣佈“戒嚴”的理由。主子一開腔,下屬即跟聲,一位將軍以匿名方式向媒體大談大陸擬劃定“防空識別區”是“侵蝕”台灣的“航空識別區”,將會對台灣的軍民飛機造成極大影響,使到台灣軍機出不了海。而台灣駐美副代表高碩泰更是向各國駐美國媒體聲稱,台灣在獲得大陸計劃在台海上空劃定新的“航空識別區”的“情資”後,立即通知各相關主要國家,而各相關主要國家也已向中方表達嚴重關切,希望中方打消計劃。但是,高碩泰又不願說明“各相關主要國家”是哪幾個國家,一副“玩神秘”的樣子。 

  文章說,這個“神秘”的“謎底”,前日終由呂秀蓮揭開。原來,據她所說,是十一月二十六日,大陸方面透過香港民航處通知台灣民航局,表示將在台灣海峽中線西側四點二海浬開闢一條RUAV新航線,中央軍委也已於十二月五日批准了這條新航線。盡管呂秀蓮在作出上述透露時,是使用了批評大陸這樣做將“危及台海安全”的口氣,但卻是戳穿了陳水扁所謂“航空識別區”的謊言。 

  實際上,“航空識別區”與“航線”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航空識別區”是指從地球陸地或水域的表面向上延伸的劃定空域。在該空域內,為了國家安全,要求對航空器能立即識別、定位和管制。它是有關國家或地區為了國防安全的需要而設置的。凡進入防空識別區的航空器,必須報告身份,以便地面國家或地區識別、定位和管制。現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航空識別區”,台灣地區在退出聯合國之前,也設立了曾被稱為“台北飛肮情報區”的“台北航空識別區”。中國大陸設置的是瀋陽、北京、上海、武漢、廣州、蘭州、昆明、烏魯木齊、三亞等“跟蹤監視區”,其性質與“防空識別區”相同。台灣“陸委會”於九十年代發佈《兩岸直航的問題與展望》說貼時,直接將大陸的“跟蹤監視區”表述為“飛航情報區”。 

  文章指出,而“航線”則是比較正規的民用航空飛行固定路線。它一般經過嚴格的設計,有足夠的地面導航設置,又稱為“空中交通線”。它不但確定了飛機飛行的具體方向、起訖站點和經停點,而且還根據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規定了航線的寬度和飛行高度,以維護空中交通秩序,保證飛行安全。飛機航線的確定除了安全因素外,取決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大小。 

  很明顯,大陸方面所計劃增設的,是標識為“RUAV”,據說飛訖點為香港至上海的新航線,這與陳水扁口中的“航空識別區”,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實際上,近年大陸航空業發展迅速,空中交通十分擁擠,經常發生“塞機”事件,許多機場等待升降的飛機往往都是“排長隊”。為此,民航當局想了許多辦法,包括調整飛機飛行通道的高度,使之在同一區域可容納更多的飛機通過等。 

  而香港至上海的航線(嚴格來說,澳門至上海也是使用同一條航線),拜海峽兩岸交往日益頻繁之賜,也顯得越來越擠迫,經常“塞機”。因此,必須開闢新的航路。而在原有航路附近也已是其他同方向航線十分擁擠,無辦法再釋放更多空間之下,就唯有向台灣海峽西側上空“借道”了。

  文章表示,事情就是麼簡單。而且這條新航線的開闢,也有利於兩岸民眾尤其是台商及其眷屬的交通方便。在兩岸實現直航之前,當實施春節、中秋台商包機直航等,台灣的民航公司的客機,也有機會使用這條新航幾。另外,國際航機也可使用這條航線。何況,由於這條新航線的起點是香港,香港民航處也已知會了台灣民航局。但台方卻以“層級太低”為由,拒絕溝通協商。在眼看到國際民航組織已經認可這條新航線之下,台灣當局劫以近似撒野的手法,先是製造“航空識別區”的國際輿論,後是由軍方出面,聲稱大陸的戰鬥機由此一航線飛到台北上空,僅須三至五分鐘,以製造緊張氣氛。 

  這些言論,只不過是自打咀巴而已。所謂“航空識別區”之說,就顯得陳水扁之流毫無國際規則常識。因為新設“航空識別區”,必須得到國際民航組織批准。而大陸現有的“上海跟蹤監視區”,其區域範圍早就已確定,並已包含了台灣海峽,甚至與“台北飛航情報區”有所重疊。這一點,“陸委會”的《兩岸直航的問題與展望》“說貼”早已承認。既然如此,又何須“計劃新設”?至於新航線的“安全威脅”問題,也正是“陸委會”的這份“說貼”,以及以往“國防部”就反對“直航”所作的聲明,都大談開放直航將會被大陸軍機利用的“危險”。但到了有所需要,尤其是開放大陸民航機參與台商包機直航時,“國防部”和“陸委會”又說是“不會有安全之虞”了。既然連大陸的民航機飛進台灣都說沒有“安全”問題了,包括大陸、台灣在內的各國各地區民航機飛航這條香港--上海新航線,又怎會對台灣的“安全”構成威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