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解讀:中國防空導彈發展新趨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2 15:05:03  


中國防空部隊紅旗7防空導彈夜射。(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瞭望》新聞周刊刊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黨委書記劉爾琦的文章稱,新一代防空導彈武器的標志就是:多通道自主對付多目標、反隱身抗幹擾精確打擊、高速度高過載快速響應,機動靈活適應網絡化作戰需要。
  
  60年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結束後就大力開展防空導彈的研制。防空導彈的發展從最初解决高射炮打不到的問題,到以後的提高作戰效率,擴大作戰範圍,打擊各種高中低、遠中近空襲目標,發展到今天的反導、反空間目標的區域防空武器。
  
  60年來,防空導彈已經發展到三代以上,因此,現今把第四代後的導彈稱爲新一代,以適應新的戰術、技術的變化。世界上近30個國家開展了防空導彈的研制,超過50個國家與地區購買裝備。防空導彈超過140種,現役裝備有80~90種,在研與開發的有近30種。
  
  中國的防空導彈發展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走過了50年的艱苦創業曆程。現在的航天二院,就是由當初建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在1957年分別整合國內相關單位的專家與部隊組建起來,以後又經過型號歸口而承擔防空導彈的研究院。最早是從蘇聯引進和進行仿制與改進開始的;以後又廣泛引進了各主要研制國家的技術和資料,開展了大量的預先研究,逐步發展以自主設計爲主,與吸取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的防空導彈。經曆了艱苦創業、迅速發展、基地建設,以及“文革”變遷後,十年反正與重整,使得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形成了高中低三個層次四個系列的多種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這就是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和便携式導彈。
  
  目前,防空導彈研制部門都在奮發圖强,積極開拓。除了導彈武器的更新換代之外,重點開發的是按遠、中、近射程來完善武器體系。所謂遠程是指射程250km以上,中程爲50~200km,近程則爲30km以下,爲實現今後信息化條件下的防空網絡化作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第一代防空導彈和作戰紀錄
  
  上世紀50年代末,在引進蘇聯SA-2的基礎上,一方面裝備部隊,一方面仿制生産幷改進形成了第一代中高空防空導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一個作戰單位包括90輛以上車輛,在鐵路上運送時要占據一列半貨運列車,相當于一個大型的地質探測系統。一枚導彈的重量超過2噸,要用3枚導彈才能確保摧毀一個機動性不大的飛機目標。但是,這樣一個系統在當時都是一個十分先進、真正能作戰,而且經過了實戰考驗的武器。我國空軍就利用這種武器(當時稱紅旗一號)及其改進型成功擊落了數架美制U-2高空偵察機,在世界軍事史上開創了防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先河。毛澤東主席揮手贊揚:“很好!向同志們表示祝賀!”此後,美蔣停止了對我國大陸的飛行侵犯,祖國大陸的神聖領空得到了有力的捍衛。
  
  防空導彈是在對抗中不斷發展的。當時蘇聯提供的技術在作戰中只發揮了一次作用,而且中蘇關系的變故阻礙了技術更新引進,第二次以後擊落U-2飛機完全是靠我們對作戰方式與幹擾技術的改進來完成的。這就促成了我國自主發展中國特色的防空導彈的决心。同時,積極掌握國外的發展動向,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與作戰概念成了我們的一跨越發展的惟一途徑。
  
  我國研制的第一代防空導彈紅旗一(二)號,具有中高空作戰能力。另外還有中低空作戰的紅旗六十一號和便携式防空導彈紅纓5號。它們都曾經是我國的重要裝備,隨著技術的發展都已走向退役,但其軍事上發揮過的作用,和技術上的基礎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