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劉明康:當前內地經濟與美次按危機前類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0 14:34:54  


劉明康認為,當前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壓力依然存在。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周一稱,中國當前的宏觀調控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於國內外形勢複雜,要把利率、匯率和財稅政策運用得更好,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以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全面性上漲。

  據外電報道,他在北京舉行的財經年會上表示,中國金融機構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全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將首次達到8%,農行和國開行的改革方案正在積極推進。
  
  “目前中國物價上漲還是結構性、階段性的,主要是食品和石油價格上漲所致,同時外部因素對於中國通脹有著重要影響。”他表示。

  他稱,物價上漲和資產價格上漲都是全球性的問題,對照全球的情況,中國還是調控得比較有效,但不能掉以輕心。資產價格方面,全球很多新興經濟體在過去幾年都上漲很厲害,不是中國所獨有的。例如研究表明,1997-2004年南非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了227%。

  他認為,當前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壓力依然存在,明年1月中國政府要換屆,要特別警惕固定資產投資的反彈。

  此外,他並稱,中國銀監會並不會反對證券化,反對金融機構的創新,但銀行業創新時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忽略基本規律和基本面。

  中國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7。6%;1-10月CPI同比上漲4。4%。

  警惕次貸危機等外部影響

  劉明康稱,中國當前流動性過剩,房價上漲和經濟高速增長等情形,都和美國次貸危機之前的情形類似,因為需要有更為積極充分的準備,把外部影響降到最低。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動蕩還沒結束,次貸危機使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大。”他在會上表示。

  他解釋說,次貸危機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在經濟上行周期時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有弱化趨勢;二是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巨大空白和缺陷,例如沒有及時監管金融機構降低放貸標準。

  他強調,外部次貸危機的影響沒有結束,國際石油和糧食價格還會走高,需要各利益相關者團結起來,以保證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