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唐樹備:解讀中共中央對台政策有三大元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9 22:40:59  


唐樹備引用“江八點”指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記者 陳巧聰)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前常務副長唐樹備今日指出,中共中央對台政策可以歸納為三個基本元素:堅決、穩健和同胞情。他並強調,大陸在強調反對獨立“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同時,也決不放棄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

  唐樹備29日在香港出席“第二屆兩岸論壇2007論壇”,並發表了“堅定、穩健、同胞情─兩岸交流二十年之際解讀中共中央的對台政策”的主題演講。以下是他的演講全文:

“堅定、穩健、同胞情─兩岸交流二十年之際解讀中共中央的對台政策”

  自1987年11月台灣當局開放探親、大陸方面以此為契機大力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在這20年間,兩岸的政治關係可以分為起、落兩段。“起”指的是1987年到1992年底、1993年初,是1949年以來兩岸政治關係最好的時期,其標誌是:

  1、在政治上,海基會和海協在1992年底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簡稱為“九二共識”)。在此之前,1990年10月,兩岸紅十字組織簽署的《金門協定》。

  2、在經濟和科技的交流和合作上,雙方也達成了極具意義的書面協定,即是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簽署的《汪辜會談共同協定》。

  3、以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探親為起點,開創了1949年以來民間往來的新局面。

  從1993年汪辜會談到現在,兩岸政治關係急轉直下。與這一階段中兩岸政治關係的起落跌宕、對立衝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岸民間往來的蓬勃生機。

  而兩岸政治關係的跌宕轉折和激烈衝突,主要是受西方某些政治勢力長期豢養和縱容、支持的頑固堅持台獨的分裂勢力,興風作浪,逆潮流而動的結果。

  綜觀兩岸交流20年以來的兩岸關係,我有如下幾點觀察:

  1、經過廿年的交流,在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經濟建設日新月異的磁吸效應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李登輝、陳水扁阻擋兩岸經濟合作、阻撓三通、實質上是妄圖在經濟上“脫中國化”的政策,已經節節敗退。在台商的壓力下,台灣當局已不得不被動地放鬆兩岸經貿政策,台灣分裂勢力實際上已部份喪失了對大陸經貿政策的控制權。

  2、經過廿年大陸方面在國際上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激烈鬥爭,目前的形勢已經證明,李登輝、陳水扁謀求國際社會承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已經不可能。

  3、1999年李登輝抛出“兩國論”,並企圖將“兩國論”“入憲”,標誌著台灣分裂勢力正式開闢了用推動台灣“法理獨立”的辦法開展分裂活動的新戰場。陳水扁上台後,從2002年8月以來,他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動公投“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活動。迄今為止,在大陸的堅決反對和各方壓力下,已使陳水扁推動“憲政”的能力遭到削弱、進程被阻滞,實現預定計劃更為困難。

  4、廿年的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在台灣民眾中形成了一股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力量,對台灣分裂勢力“法理台獨”的步伐起了牽制作用。

  從對兩岸關係廿年風風雨雨的扼要回顧中,可以解讀中共中央對台政策的基本元素,我把它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是堅決;二是穩健;三是同胞情,與大家一起探討。

  1、堅決:是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強決心,是指對維護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毫不妥協,是指對解決台灣問題、最終實現祖國統一的目標的不折不撓。

  2、穩健:中共中央的領導人,從毛澤東、周恩來、到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都把台灣問題放在世界形勢、中國的全局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的大背景下來考慮。他們都是立足於首先壯大大陸自己、把大陸自己的事情辦好,立足於創造解決台灣問題的內外環境,以便在對兩岸同胞根本利益最有利的情況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我理解的中央對台方針的另一個根本要素─穩健。

  《反分裂國家法》和胡錦濤十七大的報告,根據新的形勢,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兩岸統一前和平統一理論和實踐。

  3、同胞情:“江八點“明確提出,“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

  面對陳水扁千方百計推動“法理台獨”,胡錦濤在強調反對獨立“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同時,也一再重申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他說:“人民期盼和平,國家需要穩定。只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我們會進行百倍努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