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工兵進駐達爾富爾 疾病、安全是兩大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8 14:54:02  


11月24日,中國首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分隊長上官林宏(左)與南達爾富爾戰區部隊司令奧拉迪波握手。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50度的高溫、糟糕的夥食、傳染病盛行,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135名中國工兵的維和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11月24日上午10點15分(北京時間下午3點15分),南達爾富爾首府尼亞拉機場。一架滿載著中國維和人員的專機緩緩抵達這里。

  頭戴別有“地球和橄欖枝”徽章的藍色貝雷帽、身穿迷彩服、胳膊上佩戴著五星紅旗臂章的135名官兵精神抖擻地走下懸梯。等候多時的聯合國、非盟和蘇丹官員立刻上前迎接這批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而一個多月前已先期抵達的5名中國維和工兵也到達現場和同事們回合。

  作爲進駐達爾富爾地區的第一支聯合國維和部隊,他們將開始執行爲期八個月的維和任務。“針對赴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將面臨的各種困難,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聯合國賦予的維和任務,爲中國軍隊爭光。”前一天晚上,在河南鄭州新鄉機場出發時,維和工兵分隊分隊長上官林宏沉著自信地對《國際先驅導報》說。

  第一天就水土不服

  到達爾富爾後,這批中國維和人員被安排臨時居住在聯合國—非盟駐達爾富爾特派團過渡營區內。當天中午,他們在營區食堂吃了抵達蘇丹後的第一頓飯。

  很多中國官兵都直言對夥食不習慣。因爲這個食堂只供應西餐,而且烹制辦法也很簡單,主要是面包和肉食,沒有米飯、蔬菜、饅頭和面條。按照聯合國有關規定,2008年1月才開始對中國維和工兵分隊供給給養物資。

  當晚,他們住在營區的帳篷內,感到异常悶熱。中國國內現在已經是初冬季節,而尼亞拉的氣候依然相當炎熱,中午氣溫在35度左右,夜晚也有20度。如果在夏季,白天室外溫度都在50度以上,地表溫度更高達70多度。

  不僅溫度高,風沙也很大,裝備很容易損壞。無疑,惡劣的自然環境將是中國工兵面臨的第一個考驗。

  六個小組各司其職

  這支中國維和工兵先遣分隊隸屬聯合國—非盟達爾富爾特派團,分爲指揮組、水源勘測組、道路橋梁分隊、建築安裝分隊、支援保障分隊和警衛分隊。

  在一兩天內,中國維和人員就將搬遷到中國分隊營地,那里距離尼亞拉市區大約15公里,目前還是一片荒地。中國官兵將在此搭建帳篷,修建營區防護設施和道路。在打好水井之前,他們將從尼亞拉城區用水罐車拉水以解决日常用水問題。中國維和分隊配備了淨化水的設備,能够保證飲用水的衛生。 

  在營區初步建成後,中國維和分隊還將承擔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營房、公路和機場等工程項目的修建工作,爲其他國家維和部隊到來做准備。聯合國安理會今年7月31日通過第1769號决議,决定向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派遣約2.6萬人的聯合國和非盟混合維和部隊。按照計劃,混合維和部隊將在今年底之前部署到位。

  疾病和安全是兩大挑戰

  34歲的江佳富是此次先遣隊中惟一的博士,這名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傳染病學博士是主動申請參加維和行動的。對于即將開始的維和生活,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自己主要承擔當地傳染病控制和預防等工作。

  “蘇丹當地醫療條件較差,瘧疾、霍亂、肝炎、痢疾、艾滋病等傳染病時有發生。”上官林宏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除此之外,錯綜複雜的安全形勢是另一大挑戰,“中國維和工兵分隊任務區在達爾富爾山脉南部,是蘇丹內戰的主要區域,除政府軍與人民解放運動兩大主要武裝已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外,其餘各派均盤踞此地,爲爭奪水源和擴大各自勢力範圍不斷戰鬥,幾乎每周都有流血沖突發生。”

  中國工兵顯然是有備而來。據上官林宏介紹,在國內,維和官兵就制定了10多個預案,完成了87個訓練日、609個小時的針對性訓練。此外,還接受了《蘇丹概况》、《外事禮儀》、《聯合國憲章》、《國際法》等維和常識和基本法規的培訓,100%掌握了簡單英語和阿拉伯語的日常對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