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俄媒:志在大洋的中國海軍將日益强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8 10:16:34  


中國已經量産新型054A級遠洋護衛艦。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刊報道,俄羅斯著名軍事記者康斯坦丁·丘普林近日撰文指出,中國領導人近日重申,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和外交影響的日益增長一樣,能够保證提高中國對世界的維和作用,促進台海問題的和平解决,中國將繼續全面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其中包括海軍力量建設,志在大洋的中國海軍將日益强大。 

  再造4艘戰略核潜艇 

  確實,直到21世紀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展開部署的戰略力量僅有一艘1987年列裝的“夏”級導彈核潜艇,也是當時中國海軍唯一的一艘戰略核潜艇,裝備“巨浪-1”潜射型中程彈道導彈。中國人在法國幫助下,建成了這艘潜艇,加工、完善艦載導彈,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在整體上却只取得了“相當寒酸”的效果。導彈核潜艇本身因爲各種缺陷大部分時間停靠在基地內,其導彈武器僅相當于1959年美國“北極星A-1”導彈潜艇的技術水平,射程不大,僅有1700公里。中國這艘戰略導彈核潜艇只會對鄰國,特別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構成威脅,而對美國却無任何現實威脅,因爲早在進入“巨浪-1”導彈攻擊美國本土目標的戰鬥發射邊界之前,“夏”級潜艇就會先被美國核潜艇擊沉。 

  據個別消息人士透露,2004年中國開始對4艘094型“晋”級導彈核潜艇中的首艇進行海試。這種新型潜艇使用“巨浪-2”潜射洲際彈道導彈,可在中國沿海發起攻擊,摧毀美國本土目標。西方專家認爲,094型潜艇“巨浪-2”導彈研制項目同樣是在俄羅斯幫助下展開的。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了戰略導彈核潜艇停靠和戰鬥指揮保障系統,包括後勤保障系統、核彈倉庫、通信站和其他設施。 

  仿照蘇聯模式 

  中國核潜艇部隊主要攻擊力量是5艘091型“漢”級多用途核潜艇。盡管其中數艘潜艇已經裝備了“鷹擊-8”水面發射型反艦導彈,但是它們在戰術技術性能和戰鬥使用參數上仍然大大落後于俄羅斯和北約同類核潜艇。鑒于現存的缺陷,中國在俄羅斯幫助下開始研制幷建造新一代093型“商”級多用途核潜艇(據不同渠道的評估,中國海軍現在擁有4-6艘該型潜艇)。據悉,在戰術技術性能上,它們僅相當于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核潜艇的標准。據推測,“商”級核潜艇首艇可能已在2005年列裝。 

  在潜艇部隊發展問題上中國人采用蘇聯式“均衡”方法,同時裝備核潜艇和柴油潜艇。中國根據這種艦隊建設哲學,在最大程度上結合國家生産力水平,繼續部署現代化柴油潜艇,包括從俄羅斯采購的非常先進的877型“基洛”級、636型“超級基洛”級潜艇以及在它們基礎上自行研制生産的040型“元”級潜艇,還有此前建造的性能同樣不俗的039型“宋”級潜艇。 

  上述類型的常規潜艇既能裝備外國制造的潜射反艦導彈,也可裝備中國國産導彈,主要是俄制“俱樂部-S”和中國制造的“鷹擊-8-2”。另外,中國海軍還裝備有上一代的035型“明”級柴油潜艇和已經老化的033型(蘇聯633型的複制品)潜艇。主要魚雷武器是根據上世紀50-60年代蘇制樣品仿制的中國魚雷以及從俄羅斯采購的現代化魚雷。 

  技術合成 

  中國海軍最先進的水面戰艦是俄羅斯提供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中國制造的“旅洋-1”、“旅洋-2”、“旅海”、“旅滬”級驅逐艦、還有051型“瀘州”級導彈驅逐艦。所有這些遠洋戰艦都裝備威力相當强大的攻擊導彈和防空導彈系統。 

  中國建造的新型導彈驅逐艦是俄羅斯、西方和中國技術的結合體,而且中國技術在較大程度上還是通過對舊式蘇制樣品基礎之上摸索得來的,現在或多或少複制俄羅斯和西方現代化武器裝備系統的趨勢仍很明顯。 

  中國海軍現代化導彈護衛艦的主力由最新型“江凱”級遠洋型和“江衛”級近中海型護衛艦組成,是中國海軍第一批多用途護衛艦,結合了威力相當强大的導彈攻擊系統和防空導彈系統,以及包括直升機在內的反潜兵器,同樣屬于中、俄、西方技術的結合體。更早時候建造的“江湖”級導彈護衛艦是近岸攻擊型導彈艦,以現代作戰要求來看,它所裝備的防空和反潜防禦系統較爲弱小。 

  據一些研究中國軍事問題的專家推測,中國海軍新型遠洋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主要用于組建以俄制導彈驅逐艦和中國首支航母戰鬥群爲核心的攻擊艦群。據未經證實的消息,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排水量48000噸的首艘中國航母(9985工程)就已開始在上海建造。顯然,它可能會使用俄制蘇-33或米格-29K艦載殲擊機,盡管不排除中國已經制造出國産殲-10或殲轟-7戰機艦載型的可能性。 

  中國首艘航母的列裝勢必影響東南亞和臨近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海軍力量平衡。特別是在烏克蘭未能建成但已處于較高完備狀態的重型航母“瓦 良 格”號也被中國購入的情况下,“瓦 良 格”號改裝後加入中國海軍的可能性同樣是軍事觀察家們談論的話題之一。中國海軍裝備的“西昌”號直升機教練艦則主要用于培訓艦載直升機飛行員,演練未來航母使用戰術。 

  中國仍然擁有大量導彈艇,盡管其數量近年來已减少近半,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在蘇聯導彈艇基礎上制造的021型“黃蜂”級和024型“河沽”級。中國繼續建造國産新一代“滬建”、“滬新”(大型)和C-14(小型)級導彈艇,同時准備從俄羅斯采購使用“白蛉”甚至更先進的“白蛉-M”導彈的“閃電”大型導彈艇(可能2005年已經裝備1艘該型導彈艇)。 

  中國200多艘魚雷快艇集群事實上已幾近消失,小型獵潜艦和護航艇總數縮减1半,這同樣是已經選擇面向大洋方針的中國海軍建設戰略優先方向轉變的標志。不過,中國“白蛉艦隊”在數量上仍然居于世界首位,今後小型沿岸戰艦數量計劃維持在400艘左右的水平上(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經高達1000多艘)。還應注意的是,中國專家正在積極探尋濱海戰艦的前景構造,而且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成了數艘頗具原創特色的導彈雙體船。 

  中國海軍的布雷掃雷力量相對較弱,主要是中型“沃雷”級布雷艦、老化的010型T43級沿海掃雷艦“沃掃”級和“連雲”級沿岸掃雷艇以及312型遙控掃雷艇。這些布掃雷艦艇在戰術技術性能上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作戰要求,是中國海軍中最爲薄弱的兵種。盡管有報道稱,中國計劃部署建造類似意大利“勒里西”級獵雷艦的現代化掃雷艦,但是顯然暫時還沒有得到相應的技術。不過另有報道稱,中國海軍編成中已經出現了新型構造的沿海掃雷艦。至于中國海軍武庫中的各型水雷儲備,估計約爲3.5萬枚(蘇聯海軍在二戰前擁有5萬多枚水雷)。 

  十八般兵器 

  中國水面戰艦,主要是驅逐艦的最爲有效的武器毫無疑問是“白蛉”反艦導彈、“無風”、SA-N-12“灰熊”中程防空導彈以及國産“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的艦載型。中國國産艦載防空導彈系統還有“紅旗-7”、“紅旗-61B”和“獵鷹-60N”短程導彈,同時結合了法國、美國和意大利的技術。 

  中國海軍水面戰艦的導彈攻擊武器(除了俄制“白蛉”外)主要是反艦導彈,既有著名的蘇聯P-15導彈的改型,也有更現代化的樣品。這些新型反艦導彈采用十字形彈翼布局,顯然是中國借鑒西方同類産品研制而成的,例如借鑒法國“飛魚”導彈的“鷹擊-8”、“鷹擊-82”等,而“鷹擊-62”機動式戰役戰術巡航導彈已在中國國産新型驅逐艦上現身。

  中國工業生産的反潜武器主要包括“長纓-1”反潜導彈、324毫米輕型自導魚雷(借鑒美國和意大利同類武器)和幾種類型的深水炸彈(類似蘇聯原型武器)。艦載反潜直升機主要有法國制造的AS565“黑豹”、俄制卡-28和中國國産的直-9C。(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