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環保新政“一票否决”威懾力有多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5 14:01:20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 日前,國務院批轉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减排考核辦法》,將减排不達標跟政績挂鈎,“一票否决制”和“責任追究制”已經在文件的內容之列。看來,這次在環保問題上動真的了。

  新京報今天就此發表社論指出,環保指標與官員政績挂鈎,以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這都是環保人士開出來的藥方,呼籲已久,終于成爲現實。“十七大”提出的“生態文明”,不僅是正確的姿態,也確實體現了正確的决心,幷且正在轉化爲正確的行動。但是,仔細研究《考核辦法》的具體條文,考量現實規則,欣慰鼓呼之餘仍有憂慮。

  這套《考核辦法》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各地政府必須完成自己申報的减排指標。其中主要依賴的考核數據,是來自各地環保部門的統計結果。各地環保部門在當地政府的壓力之下,有足够的動機在統計數據上作假。一個值得回味的細節是,當初編制“十一五”規劃、要求上報2005年的污染物總量數據作爲基數,那時候“地方比較猶豫,不知道是多報好還是少報好,結果等數據上報之後,才發現不對”。由此可知,地方上報數據可多可少,這似乎已經是不需要特別解釋的事實。

  使瞞報成爲可能甚至成爲必然的關鍵因素,是地方環保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從屬關系。在新的《考核辦法》中,相對更有監督動機的上級政府環保部門,只承擔抽查、監督的工作,這種監督的效率不高,很容易被隱瞞。1998年太湖“零點行動”聲勢浩大,許多媒體在現場直播,但媒體散去,之前已經宣布封閉的排污口立即重新被打開,大量的污水再次流入太湖。如果不是如此這般的“對策”,已經達標近十年的太湖也不至于在今年夏天爆發藍藻。

  社論說,面對如此明目張膽的下有對策,上面手握的是官員官運的生殺大權。然而這個權力不可能頻繁使用,因爲大量的行政工作需要下級官員去具體執行。實際的情况是,我們看到“一票否决”這個用語,相當頻繁地出現在政策文件中;但是遭遇“一票否决”的官員,幷不那麽常見。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一票否决”的威懾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當然,在理論上還存在一種可能,就是地方官員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幷且通過這《考核辦法》,已經確信中央政府保護環境的决心,他們自發自覺自律地去保護環境、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但現實是,經濟轉型、擺脫對高能耗高污染産業的依賴,這個過程可能比較長、要經曆陣痛,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成功、更未必在官員任內收獲成果。雖然有了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但是GDP仍然是重要的政績指標,更何况,地方財政、地方社會發展與穩定都還對GDP增長有很强的依賴。在這樣的情况下,即使考慮到《考核辦法》所形成的環保激勵,地方官員的“政績理性”也還是更有可能讓他們趨于保守,回到原來的基本思路:保證GDP在先,保護環境在後。

  社論認爲,中國的環境問題在本質上既不是觀念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權力結構的問題。但是,權力結構是事關全局的問題,遠非環保議題所能帶動、環保問題所能引發、環保力量所能爭取改變的。在當前的權力系統下,中央政府出台的嚴厲新政,已經是對改善環境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不管怎麽說,環保總局的圖章相對硬實了一些,總比環保風暴來得更有力量。

  而環保圖章是不是够硬,一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能否將“一票否决”真正落到實處。只有“一票否决”變成强有力的現實,在中央政府强大的威懾力之下,地方的所謂對策才不敢再張狂,環保新政的目標也才有望達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