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德關係亮紅燈 誰是傷害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5 00:25:40  


 
  但是,也有《世界報》等德國媒體為默克爾打氣。《世界報》刊登為默克爾辯護的文章稱,當施羅德和希拉克在2004年春天推動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時,首先著眼的是有利可圖的訂單,施羅德的繼任者現在認識到,只在經濟或政治上關注中國都是不明智的。文章得出結論:誰現在如果屈服于不友好的聲音,那麼將來中國會實施更加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德國《金融時報》的文章稱“無論是德國的政策還是德國的經濟都不應受到北京憤怒的影響。總理要見什麼人和採取什麼外交政策得由柏林決定,而不是其他地方”。 

  德國外交官則擔心,中國抵制德國給法國造成可乘之機。根據德國大使館的一份報告,為懲罰德國,中國將加強與德國鄰國的接觸,巴黎“預計會利用德國留下的缺口”。11月底,法國總統薩科齊將訪問中國,屆時法國工業界將盤算獲得更多合同。

  《法蘭克福彙報》稱,中國接連取消各種外交會談,令執政黨內部產生裂痕:三位部長因此受到了中國方面的懲罰。《金融時報》也說“中國取消財長訪華點燃聯盟內部對默克爾中國政策的爭吵”。本月16日,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科爾博對《柏林日報》公開表示,“默克爾女士迫切需要與中國進行接觸幷使關係重回正軌。”第二天,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巴黎對記者說,我們不能任由這種發展,重建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是德國的利益所在。德國媒體的文章說,北京的態度也使默克爾的執政“大聯盟”內部關係惡化,剛被任命為副總理的外長施泰因邁爾(社民黨)複公開抨擊總理接見達賴,批評默克爾“愚蠢的外交政策給德國國家利益造成損失”。施羅德上周訪華時在北京面對記者時也批評默克爾會見達賴是一個“錯誤”。默克爾在人權和民主問題上對俄中的強硬態度大大激怒了社民黨,認為默克爾背離了前社民党總理施羅德在與俄中打交道時在這些問題上的更謹慎的道路。《南德意志報》等德媒體也批評默克爾的外交新思維“非常危險”,很可能在全球“受到強烈道德抵抗”,並削弱其國際領導地位。另外,德國的大公司也批評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擔心中德關係變冷會影響他們在中國的生意。 

  德國外交協會中國問題專家卑斯克分析道,“中心問題不是默克爾與達賴喇嘛的會晤,這背後是德國外交戰略的轉變”。首先,默克爾公開表示願意推行美國式的“價值觀外交”,這是對施羅德以及科爾的外交政策的摒棄;其次,默克爾所在政黨的“對華新政策”違背了“中國本質”的現象,因為中國在德國亞洲政策中的中心位置是其他國家無法取代的。卑斯克認為,默克爾急需與北京建立聯繫,重新調整關係。比如像前任一樣,與北京進行直接對話,消除誤解。重獲北京信任是默克爾最緊迫的問題。如果她走出這一點,在外交上比較“仗義”的中國會“不計前嫌”。卑斯克說,所有國家在外交上都有一個親疏差別,各國利用這一點似乎也無可厚非,如果德國對中國冷淡,中國也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者,比如日本、法國等,甚至美國,關鍵還是國家利益。所以,從國家利益來看,默克爾無論如何應發展德中關係。 

  德國波恩東亞研究院學者許文敏指出,默克爾會見達賴固然是中德冷淡的觸發點,但更要看到其背後正在發生的一切: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經濟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處於一個停滯階段,老百姓的生活水準相對明顯下降,與此同時新崛起國家的產品卻大量流入。考慮到德國是個工業出口大國,它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更敏感。政治家沒有什麼好辦法迅速推動經濟發展,將批評目標對準新崛起國家就成了平息百姓怨氣的捷徑。許文敏強調,儘管中德必然會經歷協調雙方經濟利益的階段,但不同政治家的處理方式卻會給這種調整帶來很大影響。中國取消中德財長會晤讓不少德國人感到意外,默克爾會見達賴時他們沒想到中國會如此憤怒,更沒想到兩國的疏遠會走這麼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