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扁長對立是路線之爭 非選舉策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7 10:44:09  


是什麼原因讓謝長廷對陳水扁八年執政的路線“漸行漸遠”?
  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發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授邵宗海署名文章稱,陳水扁與謝長廷最近為兩岸政策開放與否,在言辭上有點交鋒與對立,綠營中多數認為,這是扁長兩人需要面臨的“磨合過程”,但藍營則是持雙方有“瑜亮情結”的意氣之爭。 

  當然也有不少看法是說,這是民進黨的選舉策略,由陳水扁扮演“黑臉”來襯托出謝長廷的“白臉”。不過,這些說法很難有說服力,我們先翻開扁謝二人最近的談話內容來看,實在很難看出雙方有如此“默契”配合的演出。 

  選舉策略說不成立 

  一、政策有對立:謝說:“有人抨擊開放會讓台灣一無所有,但政府再這樣管下去,台灣才會一無所有”。如再加上他直言“你讓台灣沒有競爭力,怎樣是愛台灣”?在這裡不管提到“有人”或是“愛台灣”的用詞,就很難不與陳水扁有“聯想”。而陳水扁雖立即回報說是選舉言論與策略,但他也直言如果謝在“行政院長”任內,有些話是不可能說出口的。這些言辭不是交鋒與對立能予形容,而必須用更激烈的“隔空交火”來描述。 

  二、政策難延續:謝長廷雖然多次強調“國”政原則是“總統”權責,但選舉政見與策略則是他說了算數。很有意思的是:謝固然是在陳述一些他如當選後的“願景”,如“幸福經濟”主軸、大陸投資上限超越40%的個案處理,或是其他如特赦台商,開放直航等策略,陳水扁聽後均以現行“政策”予以駁斥。例如40%上限及直航均強調在他任內絕不會開放,而且還嘲弄說:“經濟搞好,未必選得上”。本來“未來式”與“現在進行式”是不會衝突的,最多只有“銜接”的問題,但現在看起來,“政見”顯與“政策”產生了交集。一個嚴肅的問題也許因而升起,那就是2008年一旦民進黨繼續執政,那顯見是“扁規謝隨”的結束。 

  所以,文章認為,可以確定的是,扁長二人是有些看法不同,而且還變或“對立”、甚至於有可能演變或“路線之爭”。但是,是什麼原因讓謝長廷對陳水扁八年執政的路線“漸行漸遠”?這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解說: 

  扁長“漸行漸遠” 有跡可尋 

  首先,謝長廷必須爭先在台外商對他的認同。注意他很多兩岸政策的溫和觀點,是在歐盟與美國在台商會的演講中釋出。到底甚麼原因讓他如此重視外商,這可能與謝長廷一直希望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以及希望與馬英九一樣分享在外商中的高度認同,有一定的關聯。 

  其次,在謝不久前自美國訪問回來之後,很多兩岸政策的觀點確實有了修正的痕跡。最明顯的是,他不會刻意去衝擊陳水扁的“挑釁對岸策略”,但個人卻對北京釋出更多他一旦在當選後的“政策善意”。這背後有沒有美國的這項因素,當然很難舉證,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謝目前正在競選,他當然會比陳水扁更在意美國的反應。 

  當然,謝長廷在民意調查中長期的落後,讓他不得不去注意到,自己必須去爭取正在徘徊馬謝之間的選民與企業。加上他非常清楚與陳水扁的不同,所以他不能忽視百分之十五“獨”派死忠派之外的民眾,因為要贏得勝選,他必須得到至少50%加一的選民支持。因此,謝長廷要發表一些中間合理的聲音,這與已任滿八年不可能再有機會論選戰的陳水扁,當然會有一些基礎上不同立足點的評價。 

  最後,就是扁謝兩人本來在理念與個人特質上就有不同。當然再把雙方從政以來,彼此在政壇起落與“瑜亮情結”加在一起來評估,更能說明要來理解現階段的扁謝“言辭上的衝突”,說他們在“磨合”過程中邁進也可,或說有點“情結”的作祟也可。不過更嚴格的來說,應該是二人的“路線之爭”,而這樣的爭執,在2008年大選之後,除非謝長廷落敗,否則將不會休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