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台經濟日衰 走不出自我孤立時光隧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5 11:55:41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說,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南韓一舉躍升十三名,超越了港台。值得玩味的是,當扁政府還在抱怨台灣媒體“唱衰”,親綠媒體則選擇誇稱臺灣仍“大幅領先大陸”;同一天,南韓媒體對其進步表現卻輕描淡寫,毫無得意之色,他們更關注的是新一波南韓中小企業從大陸退出的問題。

  競爭力的消長,不難從這些小地方看出來。進步的一方,眼睛盯著前方更強大的對手,也隨時檢視自己的問題;而退步的一方,只是極盡口才狡辯,千方百計把責任推給別人。八年來,台灣經濟發展不動如山,政府的藉口也依然是那套一成不變的說詞:大陸威脅、在野搗亂、台商不忠、媒體唱衰、對外宣傳不夠。當世界的經濟浪潮翻了又翻,台灣卻只能站在同一塊岩石上向自己喊話;不敢面對敵手、畏怯交手,臺灣的競爭力要從何提升?

  社論指出,南韓平均國民所得超越台灣兩千多美元,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近的報告,南韓國內生產毛額達七千九百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較其官方原估計的二○二○年提前十幾年達到目標。反觀台灣,則以三千六百億美元退居全球廿二名,接連兩年被臺灣不看在眼裡的土耳其和印尼追過,明年甚至要被波蘭超越。對此,扁政府的因應之道,只是停止再發布相關訊息;彷彿老百姓看不到、聽不見,問題就不存在。

  但競爭力絕不止是抽象的統計,南韓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達新台幣四、五萬元,為台灣同儕的兩倍,學界、業界亦如此。許多台灣年輕人不相信這是事實,不幸,這就是“人進我退”的真相。雖說南韓國民所得攀升大半要歸因韓元升值,但反過來問:新台幣的弱勢反映了經濟的委靡,那又是誰的責任?

  社論續指出,可笑的是,雙十節才誇稱“台灣經濟不輸南韓”的陳水扁,昨日又改口將台灣競爭力衰退的禍因推給紅衫軍、金融改革和內線交易。陳水扁難道忘記,兩次弊端百出的金融改革都是他擅權主導,賤賣“公股”,結果只造就金融的“財團化”;至於內線交易猖獗,其女婿趙建銘還是醜聞第一男主角。台灣銀行健全度排名全球一百一十四名,比落後國家和地區還糟,陳水扁一家對此可謂“貢獻良多”,不是嗎?

  翻閱南韓報刊,有關大陸經濟訊息的報道多到讓人吃驚,其中許多是台灣看不到的觀察。原因無他,只要不戴著台灣看大陸那樣的有色政治眼鏡,就不會把自己的機會和威脅混為一談。最近南韓中小企業大量從山東撤退,南韓媒體評析,這主要是“賺取廉價勞力”的低技術加工業,因勞動法規、稅制和工資等條件變動,失去了競爭力,業界已在重新思考調整進入大陸的總戰略。若在台灣,此事勢必會被定調為大陸打壓、用畢即棄、出走台商的“報應”等政治指控,也就失去就事論事的可能了。

  社論認為,歷經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重創,南韓十年來的大躍進,讓人刮目相看,主要原因,在其產業界勇敢挑戰美日歐跨國企業,成功締造自己的國際品牌。三年前,僅三星電子的利潤即超過日本電子業的利潤總和,讓日本感到羞愧交加。反觀台灣,扁政府成天向大陸叫囂,卻又不敢與對方展開實力競賽,只是利用權力限制國內企業的發展腳步;企業綁手綁腳,又失去戰場和戰鬥機會,這才是台灣競爭力削弱的主因。

  十年前,相對於南韓大財團當道的產業特質,台灣則以擁有眾多中小企業的靈活彈性取勝;十年後,南韓活躍國際舞台,而扁政府除了利多放送,已經談不出任何經濟戰略思考。為什麼南韓企業早不把台灣放在眼裡?因為他們的目光放在更大的全球挑戰,而台灣還停留在兩岸的敵對格局,走不出自我孤立的時光隧道。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