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國昂首挺進世界空間俱樂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8 00:02:27  



  從1958年起,蘇聯先後發展了三代無人探測器,共發射了24個月球探測器“月球號”。1959年,“月球1號”與月球擦肩而過,而當年10月4日飛往月球的“月球3號”3天后則成功飛到月球背面,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由於技術限制,膠捲是在探測器裏自動沖洗並用無線電傳回地面的,在這些照片裏,雖然只有9張比較清晰,但消息傳出後,還是轟動了世界。

  1966年1月31日,“月球9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保護氣囊裏的電視攝像機和發送天線,把月面風景照片傳回了地球。有趣的是,“月球9號”送回的照片,還被英國的焦德班克射電天文臺收到,並搶在蘇聯發表前一天刊出這些照片。1970年11月17日,蘇聯發射的“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無人月球車在月面著陸,在進行了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後,拍攝了數百幅月球全景照片和幾萬張月面照片。

  與蘇聯相比,美國為月球拍照頗為不順。美國先後發射了9個“徘徊者”、7個“勘測者”探測器和5個月球軌道器對月球進行考察。最初的5個“徘徊者”探測器均無建樹,第6個“徘徊者”好不容易在月面著陸,卻由於電視攝像機出現故障,無法拍照。1964年7月28日,重達1噸的“徘徊者7號”在月面著陸後,拍攝了4308張月面特寫照片,讓美國人大長了面子。隨後,1965年發射的“徘徊者8號”和“徘徊者9號”,分別拍回7137張和5814張月面近景照片。 

  到了1966年,美國開始為載人登月做準備,“勘測者1號”於6月2日在月球上著陸併發回了首批144張照片,顯示月球表面是平坦的,而且強度足夠支撐一個載人登陸飛船。這對於人類登上月球的計畫來說是重要的一步。1968年12月21日,美國向月球發射了第一艘載人探測飛船,美國宇航員首次在100公里高空用望遠鏡照相機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這也是人類從月球上空拍下的第一張照片。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壯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將人類的足跡留在了月球。此後,美國人還多次登月,並拍下了大量月球的照片。

  總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世界已經進行了108次探測,成功只有52次,大部分是失敗的。1992年,中國載人航太立項,表明中國有能力發射載人航天器和實現載人航太,也有能力實現月球探測。“嫦娥一號”最值得關注的,是它將用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拍攝全月面的三維立體圖像。現在中國用鐳射高度計配合立體相機,一秒鐘測量一個點,探測一年,覆蓋效果比較好,最終定然會獲得覆蓋全月面的圖像。歐陽自遠聲稱,月球探測衛星發回的第一張照片會公開。地面接收到資料,不做精細校正,大概在接到月球資料後的一個小時就可以公佈。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說:“這在世界上是首次。以前,美國、前蘇聯等國家拍攝的月球圖像,都是局部,充其量是像(切出的)西瓜一樣一條一條的,而我們每一寸土地都要拍攝。另外,我們採用的CCD立體相機,在解析度和拍攝幅寬方面,也超過了美國和前蘇聯,因此圖像的寬幅和精確度也處於領先地位。” 

  他還透露,“嫦娥一號”使用的三維立體成像技術還有一項獨特的突破。一般的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是3台相機,分別從星下點(垂直往下)和前、後方對月球進行拍攝,但我們這次只使用1台相機,借助鐳射高度儀的配合,就能夠拍出三維立體照片。這減少了所攜帶儀器的體積,降低了成本。鐳射高度儀的作用,就是協助相機進一步精確測量一些資料,譬如衛星到月面的高度,以便給月球繪製比較準確的圖像。 

  龐之浩說:“經過一年的探測工作後,照片就比較完備了,然後將所拍攝到的圖像和資料,通過衛星上的天線傳回地球,再經過處理,就可以製造出新的月球儀。傳回的相片經過包括幾何光角處理在內的一些加工程式後,會更加清晰。也就是說,普通民眾看到的將是相當清晰的月球三維立體照片。”

  據介紹,中國的“嫦娥一號”與此前不久日本發射的“月亮女神”相比,研究的內容既有共同又有不同,技術也各有高下。譬如,用三維立體成像拍攝月球和用微波探測器大面積探測月壤,就是中國所獨有的。但日本也有很多開拓性的技術,最值得一提的是,“月亮女神”攜帶了兩個子軌道器,並且已經在軌道上釋放。同時,日本將首次探測月球重力場,包括背面的重力場,所得到的資料將對探索月球起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總之,中國已經以自己創造性的先進科研技術和整體實力,昂首挺進世界空間俱樂部,成為屈指可數的重要成員。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