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名嘴外交官 改變東方式沉默內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6 15:26:35  


先後在日內瓦工作過的中國外交官吳建民、沙祖康以及中國前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幾乎從不拒絕記者的採訪,語言也有個性。
  在很多國際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人數不少卻鴉雀無聲

  瑞士日內瓦是數十個國際組織的辦公地點,國際會議繁多。中國派出的代表團也自然穿梭在各大會場。常駐日內瓦時,我採訪過的國際會議和中國代表團難以計數,跟外國記者時常交流。各國記者共同的感覺是,中國代表團雖然出席國際會議的頻率增強了,但除了一些指定的官方發言外,幾乎聽不到中國代表的即席發言,更別說在會場上進行辯論了。

  要爭取發言權

  一般來講,各國政府官員出席國際會議,他們的任務不僅是拜會嘉賓,還要爭取發言權,要向國際媒體傳播本國的聲音,否則參會的效果就會和一次私人旅行沒太大差別。但有時中國的一些地方官員卻不能完全領會這種“國際任務”的全部,他們在會場內外沒有聲息,這與在國內自己作主的地盤上開動宣傳大不相同。

  在很多國際會議上,中國代表團人數不少卻鴉雀無聲。一位西方記者對我說,在報道中美貿易糾紛等涉華事件的時候,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採訪到美國大使或代表,至少他們的新聞發言人會針對某一事件發表評論。但要拿到中方意見卻不容易。一個法國記者說:“我也願意報道中國的觀點和看法,電話打到中國的使領館時,往往沒有下文。一般中國官員都不接受採訪。”

  被誤解的規則

  中國官員的沉默和內斂,也有誤解國際會議規則和新聞報道規則的因素。

  誤解一是,中國代表團太注重表決結果。一些中國官員覺得參加會議只要能影響會議主辦方和幾個大國,有個理想的表決結果就好了。而實際規則是,很多國際會議其實就是溝通和爭吵的場所,並非一定要做出決策,其會議宣言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政府官員參加會議一般注重表達也注重表決,兩方面並重。代表的聲音越高,越能引起媒體關注。

  誤解二是,認為一切媒體報道都會被等同于官方表態。所以,不少中國官員接受外國媒體採訪非字斟句酌不開口。其實,西方官員常常聲明這是他的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然後即可輕松地接受記者採訪。如果個人觀點與官方看法有分歧,或引起媒體另類解讀,他會聲明是記者報道有誤,把責任都推給媒體。

  妙用媒體自我宣傳

  怎樣與記者打交道是外國官員的必修課。常駐日內瓦的各國大使都主動與主流媒體的資深記者交往,既向記者提供報道材料,又通過記者了解其他使領館和國際組織的動態信息。

  現在,了解國際會議和傳媒規則,並熟練應對採訪的中國官員越來越多。比如先後在日內瓦工作過的中國外交官吳建民、沙祖康以及中國前貿易談判代表龍永圖,都是最受駐日內瓦媒體歡迎的中國官員。他們幾乎從不拒絕記者的採訪,語言也有個性。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簡單順著外國記者的提問回答,反而機智地利用這類採訪將中國政府的觀點傳遞出去。

  不躲避記者,大膽跟記者交流,不怕流露個性,不怕措辭不全,這樣的官員讓記者覺得更有人情味,其觀點更可信,也更有助于讓西方媒體了解中國。(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