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特稿:“嫦娥”出世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4 21:56:15  


  從最初提出探月,到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正式實施,中國繞月探測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從地球搖籃,到月球,再到更遙遠的深空,中國人向世界顯示了自己的能力。 

  走向深空第一步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探月計劃的宣布是2000年,那時候,新一輪的月球探測熱還沒有興起。 

  繞月探測也好,之前的載人航天也好,包括最初的“兩彈一星”,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始終伴隨著人類的認知和祖國的發展而發展。中國走完了導彈武器係統的研究,走完了增加運載能力的研究。中國的運載能力、衛星的基礎能力,具備了向月亮發射一個探測器的能力,具備了到外太空的能力。 

  此時,中國人要不要去外太空探索?要不要參與國際外太空活動?要不要在國際外太空探索的領域裏有我們的聲音?盡管探月就進入外太空的能力而言還顯弱小,但它是中國人走向月球和深空的第一步。作為一個國家,想進入外太空的探索,這一步不能逾越。 

  欒恩傑說,探月這樣的工程牽引的不僅是航天事業進一步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科學技術發展。它就是一個集合哨,把搞地質的、礦物的、氣象的、天文的、地球起源的……全聚集在一起。 

  3年“結果” 

  2004年初,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正式立項。此後的3年多時間裏,歷經方案設計論證、初樣研制、正樣研制和發射實施四個階段。 

  2004年2月25日,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繞月探測工程研制總要求,同時將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國防科工委任命五大係統總指揮及總設計師。完成發射場係統總體技術方案制定。完成地面應用係統設計方案制定。2004年8月6日,完成測控係統總體設計方案制訂。 

  2004年11月19日,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工程轉入初樣研制階段。一年之後的12月29日,繞月探測工程轉入正樣研制階段。 

  在進行了發射場適應性改造與建設驗收、衛星係統與地面應用係統正樣對接試驗、整星熱平衡與熱真空試驗、星箭對接、分離試驗等工作後,2006年12月27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組織各係統開始進行“兩個百分之百”的復查復審、反思、質疑活動。2007年1月12日,運載火箭完成出廠測試。4天後,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召開第四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工程轉入發射實施階段。 

  2007年1月19日,“嫦娥一號”衛星通過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和航天科技集團聯合評審。隨後不久,繞月探測工程指揮部召開會議,決定將“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窗口調整為2007年下半年。 

  5月28日至6月10日,中國完成了“嫦娥一號”衛星任務1:1全過程演練。8月3日“嫦娥一號”通過出場評審。10日,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決定工程轉入發射實施階段,定于2007年10月發射“嫦娥一號”衛星。 

  2007年8月19日,“嫦娥一號”衛星進場。9月20日,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進場。10月22日,國家航天局宣布擇機執行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飛行任務。24日,長徵三號甲火箭托舉“嫦娥一號”發射升空。 

  “嫦娥”肩負重任 

  從上世紀50年代末至今,人類探測月球的腳步從未停止,無論在月球探測和深空探測領域,一些國家已經有了很多收獲和經驗。而“嫦娥一號”飛行探測並非以往探月的簡單重復。 

  據介紹,迄今對月球開展的探測一般有幾種途徑:掠過月球,但不減速制動,直接飛走;撞擊;繞月探測;軟著陸、採樣返回等。 

  繞月探測工程衛星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葉培建表示:“就中國此次開展的月球探測工程而言,雖然起步晚于一些國家,但是起點不低。我們第一步就是環月,而不是掠過月球。” 

  “同時,我們有明確的科學任務,如果這些科學任務能夠實現,有一些是以往沒有做過的;或者做過,但並沒有那麼深。” 

  專家表示,中國此次繞月探測四個科學目標中的第一個科學目標為獲取月球的三維影像,而至今國際上還沒有覆蓋月球全球的三維照片。 

  根據計劃,中國此次繞月探測將對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和研究價值的14種元素的含量與分布進行探測。 

  “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孫輝先表示,雖然以前對月探測做過月壤厚度的測量,包括實地的測量,但真正對全月球月壤厚度的測量,目前還沒有實現。而中國此次將首次採用微波遙感手段對月壤厚度進行準確測量。 

  “整個嫦娥一號的工程方案的設計是圍繞中國的工程科學目標,以及根據中國已有最新的技術水平和運載的現有條件來確定的。”專家說。 

  中國的“嫦娥” 

  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衛星係統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繞月工程是一項自主創新的工程。 

  首先,所提的科學目標,在當時沒有任何借鑒,只是歸納別人的經驗,根據中國自己需要,按照科學本身發展規律和技術上可能性而提出來的。 

  其次,“嫦娥一號”是在東方紅三號平臺上進一步改造而成,是中國自主研發出來的,所有儀器均為國產。 

  此外,中國還克服了許多技術難題。比如測控係統,中國已有的載人係統和衛星係統,不能精確探測38萬到40萬公裏以外的深空,于是嘗試利用中國科學院的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完全達到目的。 

  另外,科技人員還設計了三軸儀器。地球的衛星只要兩個軸就夠了,所有的儀器對地,翻板對太陽;而月球探測器不行,必須所有的儀器對月亮,通訊、天線要時刻對準地球,不然的話,信號不能傳送也接收不了指令,第三翻板要對太陽,不然沒有電源。主要的難題是太陽、地球、月亮都動,衛星也在動,這幾個角度沒有時時刻刻對準的話,就不能工作,要麼照相以後傳不下來,要麼沒有能量,隨時都要處理好這個問題。(來源:新華網)


    相關專題: 嫦娥奔月 征途漫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