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公報:陳水扁還有最後一招--軍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08 09:29:39  


假若民進黨在明年大選落敗,陳水扁可能悍然宣告軍管。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文稱,民進黨會利用悲情牌、“統獨”牌、族群牌、抹黑牌、危急牌,亦有買票、換票之劣行。假若最後仍是落敗,陳水扁最後的一招,可能會攤出危機牌,宣告軍管,北京要及早作出另類部署。

  文章說,台灣開放黨禁只有二十年左右,當初蔣經國滿以為可促進島內團結,料不到會引起社會分化;他也有信心這會導致國民黨再生,料不到卻令國民黨加速衰落。首先是國民黨中黨內有黨,不久新黨分裂出去,跟著有“台聯黨”的產生。是異象耶?他的最忠實的助手李登輝竟然是“台獨”分子的臥底。是異數耶?最異常的還是本來計劃的民主選舉,竟然變成罕有的政治鬥爭,所有的醜態畢露,民進黨不按常規爭票,選民不跟常理投票,因而馬英九參加明年的選舉,困難多多,甚至危機重重。

  選民不按常理投票

  文章問:選舉的常規是什麼?是公平競爭,執政黨可以利用政府的資源,是不爭的事實,但民進黨卻經常誤用政府的資源,甚至盜用政府的一切,結果經常以輕微票數勝出。

  投票的常理是什麼?是看政績,選人才,民進黨執政四年,台灣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社會更不穩定,結果陳水扁還是連任;再執政多四年,社會更不穩定,台灣的自殺率是亞洲最高的,經濟更不妥,經濟醜聞頻頻出現,力霸事件便是一例;政治醜聞更厲害,陳水扁居然是主角。但民進黨的支持者卻未減少。說人才,謝長廷怎能與馬英九相比?論學歷,馬英九是哈佛博士;論能力,台北的成績,遠遠在高雄之上。但選民要選的,竟然是一位十足的台灣本省人,有十足的反國民黨意識。

  文章指,決定台灣選情的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是統“獨”之爭。支持“獨”派的佔不到半數,但擁護統的卻佔不到多數,甚至是較少數,因此嚴格來說,是“獨”派與非“獨”之爭。就此台灣的陸委會以至各大報都不斷做過民意調查,“獨”派在台灣只佔一成半左右,但統派卻遠遠低於這個比率,此外有兩成左右應是隱性的“獨”派支持者,對中國大陸有相當的抗拒性,因此扣除惡性的“獨”派、隱性的“獨”派與良性的統派以後,非“獨”分子,應略佔過半數,馬英九明年險勝的機會全在這裡。

  族群鬥爭省籍矛盾

  在八月中,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發表一份調查報告,很有最新的指標性作用,顯示台灣民族認同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外省人與本省人對民族認同,雖有差異卻有共識,就是台灣的未來,要由台灣人決定,這無疑是陳水扁“去中國化”多年的結果。在過去十年中,民族認同基本上是處於“停止成長”的狀態,所以支持統一的人數並沒有增加。調查指出,假若沒有戰爭,有六成三人支持“台灣獨立”;假若大陸民主化,只有近五成人願意統一。顯示台灣的民族認同,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吳氏表示,外省人有強烈的中國情結,但也慢慢接受“台灣獨立”。吳氏又指出,大致上本省人接受“台灣獨立”,五成本省人肯定外省人不愛台灣,不認定他們是同胞。

  文章說,這就延伸到第二個問題:省籍之分。在台灣,外省人只有一成半,相當部分是住在台北市;本省人佔八成多,其中一成多是客家人,主要住在台北以南的桃園、苗粟、新竹等地,這裡面有七成左右是本省人中的閩南人,他們大多數支持民進黨。外省人與客家人基本上是支持國民黨的,原因是外省人受到閩南人的排擠,而客家人又受到閩南人的迫害。這亦解釋到民進黨為何在歷次的選舉中,均挑起族群鬥爭、省籍矛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