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發表社評表示,當台海兩岸在為陳水扁的入聯公投和民進黨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升高緊張之際,東亞的韓朝則又向全世界上演了一齣超越分裂、握手言歡的大戲,好戲。繼千禧年初金大中破冰訪問朝鮮之後,時隔七年,韓國總統盧武鉉也前往平壤,與朝鮮獨裁強人金正日舉行三天的高峰會。別出心裁的是,盧武鉉和夫人在全球媒體的見證之下,半個世紀來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分,象徵性地徒步穿越冷戰時期的軍事分界線暨38度線,前往平壤。盧武鉉在走過38度線後,發表了感性的講話,誓言要推倒這條代表著分裂民族之牆的軍事分界線,並走向大韓民族的和平與繁榮。不同於柏林牆的戲劇性倒塌,盧武鉉的意思是,韓朝要依靠更多的人主動穿越這條線,和平對話溝通,最終,“這一條線會被去掉,壁壘也被垮塌”。
社評指出,半個世紀的分離,韓朝已經發展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景觀,韓國依靠著經濟奇蹟和民主體制,全然成為繁榮富強的發達國家,西方陣營的一部分;而朝鮮在金日成、金正日父子的近乎封建獨裁的統治之下,窮兵黷武,經濟落後,災難不斷,民不聊生,被美國總統布希列為世界邪惡軸心國的成員之一。難怪韓國代表團前往平壤,還要自帶汽油和一些應急的食品,用於電視轉播的衛星,以及給朝鮮官員送禮的農產品。但是,儘管體制根本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聯合國也有合法的兩個席位,但韓朝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那就是雙方都認為大韓民族的血濃於水,大韓民族的終極目標是統一團圓,這就構成了盧武鉉繼金大中之後再次走訪朝鮮,與金正日舉行高峰會的民意基礎所在,也構成了韓朝自韓戰後,避免一次又一次戰爭風險的深層原因所在。
這次韓朝高峰會,集中在朝鮮半島和平、南北經濟合作、推動半島無核化的三大議題之上。不能否認,政治人物作出令全球矚目的大動作,必然有一些小算盤。對盧武鉉而言,國內治理政績不佳,領袖風格遭到質疑,年底也會卸任而去,在睽違七年之後,才跟上金大中的腳步,延續陽光政策,似乎有點太晚,也可能是要為自己的任期留下一點能夠記載史冊的遺產,比如與朝鮮簽訂終戰和平條約等等。對金正日而言,他還是這次高峰會的幕後主導,儘管他知道韓朝的高峰會,將增加韓國經濟繁榮、民主自由對朝鮮社會的衝擊,因為在“貨比貨,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的效應下,朝鮮民眾可能會拋棄金氏王朝的洗腦宣傳,對南方“心嚮往之”,但金正日已經清楚,朝鮮經濟已到崩潰邊緣,要維持統治,必須進行改革,放棄核武優先的窮兵黷武,與韓國握手,可以改變朝鮮的國際形象,有助於同美國的修好,權衡之下,還是伸出友誼之手。
當然,全世界也不要有太高的期待,以為盧武鉉走過了38度線,這條軍事分界線就名存實亡了,韓朝的統一進程就啟動了。半個世紀的敵對分裂,體制的巨大差異,不是靠領袖人物的一兩次握手就可以癒合傷口,弭平分歧的。但是,只要雙方有誠意形成非戰的和平共識,消除戰爭的隱患,尤其是大規模核武的隱患,韓朝就會進入一種和平競爭、良性循環的歷史階段,這對保存其民族的元氣,累積其社會的發展,在美國和中國兩個超級大國的全球利益爭奪中,持守中立,贏得最佳戰略位置。
社評表示,不管是七年前的金大中,今天的盧武鉉,還是不變的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彼此的握手,都要克服一種誘惑,那就是以我為大,以我為尊,而是要服從民族最終統一的最高目標,服從和平對話的目標,這是不容易的。反觀兩岸,如果雙方的領導人也能如此認同,問題就好辦多了。反之,陳水扁如果在卸任前,想的是如何奠定兩岸分裂的基礎,鋌而走險搞一套會引發戰爭的“台獨”把戲,那極有可能成為台灣的歷史罪人。這樣一來,兩岸還會有什麼和平統一的進程?
盧武鉉、金正日的峰會,給朝鮮半島的和平帶來積極的意義,也給兩岸互動帶來了正面的啟示。歷史在等待,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為了兩岸永久的和平發展,兩岸哪一個領袖,可以有勇氣先跨越台灣海峽的中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