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新社:中共十七大成為世界關注焦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5 10:12:14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到上周五收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第一次站到七點五0的歷史新高位。與此同時,全球財經界整個周末幾乎波瀾不驚,對人民幣兩年來迭創新高的走勢習以為常。

  中新社文章說,然而,中國今天正前所未有地面臨著世界的審視。

  三周後將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正成為世界焦點﹕無論是政治人事、經濟增長,還是國防外交、民生變化,有關未來中國的任何動向都強烈吸引著國際觀察家。

  是五年前的中共十六大將這種對中國的關注程度更提高了──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個多月後,胡錦濤的新一屆中共領導集體在那次黨代會上首次亮相並開始執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而當時的西方輿論一方面讚嘆中共領導的改革開放持續了四分之一世紀,一方面卻憂慮剛剛進入市場體制轉型的中國能否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五度春秋。中國的農業經受了國際農產品衝擊並歷史性地免除了千年農業稅﹔中國的輕重工業以海量出口成功塑造了世界工廠的時代﹔中國的服務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龐大市場吸引著全球的供應商﹔中國的遊客已走出國門成為許多國家競相爭奪的新資源﹔中國的信息產業增長速度快得令外商吃驚﹔中國的超級企業如中石油、聯想、海爾則頻頻出擊國外商界﹔中國的銀行業則已走上世貿組織規則下的股份制和商業化之路……

  然而這個即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新興市場國家,卻在人均指標上仍有一些落後表現。國際觀察家因此對中國形勢的看多與看空複雜交織,全球財經界對於中國的彈與讚也表現兩極﹕人們從歷史經驗中能夠找到許多相似的畫面來看待今日之中國,但也有一些場景是最近兩個世紀人類歷史所罕見的,難怪曾有學者發問「有誰能夠預言迄今為止人口最多的一個大國如此迅速崛起」?

  建立新中國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共開始「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型」,中國面對的國內形勢和國際環境始終處於急遽變動中。在中共的領導下,這個具有悠久農業傳統的國家開始走上工業化之路。特別是打開國門經商、放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軌道以來不到三十年時間,世界已驚呼中國成了地球的引擎。

  人們似乎也難以忘記,一九八九年柏林牆的倒塌和兩年之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曾經震撼過全世界。此後不到二十年時間,中國卻仍用社會主義旗幟展示出了同樣走向繁榮的新景觀。無數學者和經濟觀察家都在探究「中國的秘密」,而事實上這個秘密何其簡單──中國一直保持著難得的政治穩定。

  曾經奉行韜光養晦外交路線的中國,也被西方稱為「低調大師」,然而這「低調」事實上也來自於這樣一個基本判斷﹕薄弱的經濟基礎、過多的人口數量、偏低的資源比例、沉重的歷史傳統、老舊的生產工具、落後的生產關係、不高的科技水平、複雜的社會矛盾……總之,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還要一百年」。

  擁有七千一百萬黨員中國執政黨的政治視野和能力卻並不低級。從過去的「階級鬥爭」到今天的社會和諧,從過去的「人定勝天」到今天的科學發展,從過去的「反帝反修」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有大量事實可以證明,儘管依法治國有待完善,儘管民主水平有待提高,但中共卻具有自我學習、自我反省、自我糾錯、自我創新的超強能力──恐怕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政黨的最高領導層能在不到五年時間里集體學習四十三次﹕從軟實力到世界史,從全球化到物權法……

  面對著全球化的浪潮,引領著這個古老國家的執政黨怎樣判斷和把握今日之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今日之中國在歷史上的地位?觀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六月二十五日在為中共十七大定調的重要講話便可發現答案﹕「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科學分析中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短短一段談話,竟有八個帶「新」的詞組。

  新,代表著未來。在現代化之路上一路走來,中共十七大站到了一個新的令人關注、令人期許的起點。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小康社會──在全球化的視野下,中國的未來圖景正徐徐展開,中共正在兼容並蓄地吸納世界先進生產力的文明成果,以使中國人民得到共享。

  如斯,則是中國百姓之福,世界列國之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