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法“準備與伊朗戰爭”言論向美靠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1 11:14:42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法國外長近日“準備與伊朗戰爭”的一番講話,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不但惹來德黑蘭的強烈反應,導致海灣局勢的新緊張,也給剛開幕的聯合國大會增添不安氣氛。 

  據報道,法國外長貝爾納.庫什內本月十六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旦德黑蘭擁有核武器,那將是“對整個世界的眞正威脅”,國際社會應該準備在核問題上與伊朗進行一場戰爭。他還呼籲歐盟撇開聯合國安理會,單獨採取針對伊朗的制裁措施。 

  庫什內雖然表示不會放棄與伊朗在核武器開發問題上的談判,但他更強調:“我們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那就是戰爭。”並暗示有關的軍事計劃正在制訂中。 

  社論說,一直以來,法國在伊朗問題上採取比較溫和謹愼的態度,與聯合國和歐盟保持較一致的立場,與美國則保持距離。庫什內的談話,明顯地改變了法國過往的立場,反映法國政府在伊朗問題上正向美國靠攏,越走越近。這種變化,是在薩科齊總統上臺以後才出現的。 

  薩科齊是人民運動聯盟領導人,該黨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勝,薩科齊於五月當選總統。 

  薩是傳統右翼政治人物,“薩科齊主義”的最大特點,是“干涉主義”的行事風格:介入一切,出現在一切地方,對所有事件發言,甚至沒有大事也能“製造”出事件來。有人在他上臺百天作了統計,百日裡,薩科齊干預一百四十九件國內國外大事或發表言論。 

  難怪美國報刋將薩科齊比喩為“金霸王電池”——廣吿裡那隻永不疲倦的小兔子。在伊朗問題上,很能反映薩科齊高調介入一切的特點。 

  社論指出,法國在伊朗問題上轉趨強硬立場始於今年八月份。當時薩科齊曾公開指出,一個具有核武器的伊朗是讓人“無法接受的”。本月十六日,他更表示法國會推動針對伊朗的進一步制裁,政府已經要求法國的大型公司包括能源企業停止在伊朗的投資活動。 

  法國一位分析家認為,政府在伊朗問題上的態度與美國更加接近,這表明法國的外交政策發生了實質性改變,薩科齊總統想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果若如此,那從戴高樂一直到希拉克、密特朗等歷任法國總統所體現的獨立自主外交特點也將被改變。然則法國靠攏美國,甚至擺出撇開聯合國、不惜替美火中取栗的姿態,法國會得到甚麼好處?所發揮的這種國際作用是否適當,實讓人懷疑。 

  伊朗對法國的戰爭言論強烈反彈自不待言,還擺出不惜一戰的強硬態度回應。 

  社論指出,法國的戰爭言論也在歐洲中引起緊張和爭議,除了英國和荷蘭表示支持,許多國家都不敢苟同。奧地利和意大利就明確反對。奧地利外交部長普拉斯尼克說:“我會繼續推動談判解決,但法國的態度為這一進程蒙上了陰影。” 

  意大利外長達萊馬指出,發動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帶來新的災難。在談論戰爭之前,應該給外交行動留出必要的時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晤法國外長庫什內時更當面直言,使用武力或採取單邊制裁來懲罰伊朗核計劃是行不通的。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表示,從核查的情況來看,伊朗的核計劃在當前並沒有給世界帶來實質性的危險,任何關於對伊朗發動戰爭的言論都是“非建設性的”, 

  他希望大家從目前的伊拉克局勢中吸取敎訓,正是因為懷疑伊拉克有核武器,才導致大量無辜平民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任何有關伊朗核計劃未決問題,都應該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這是聯合國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目前,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努力還在進行中,和平解決的機會依然存在。薩科齊宜吸取其前任的政治智慧,勿輕言動武,以理性手段促進伊朗核問題的談判解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