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製造遭遇“順差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3 15:36:05  


  中評社廣州9月3日電/就在西方發達國家拿“中國製造”的質量問題大做文章的時候,另一股針對“中國製造”的暗流也在湧動,一些發展中國家正在為對華貿易順差減少而警惕:從巴西到阿根廷再到俄羅斯,這些國家甚至擔心對華貿易結構的變化使他們淪為“中國原料供應國”,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針對“中國製造”採取限制措施。 

  “順差危機”山雨已來?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一場限制中國貨的風暴幾乎是突如其來。 

  8月17日,阿根廷突然宣佈對來自中國的制革、輪胎、自行車、汽車配件等“敏感”產品的進口進行限制。與此同時,阿海關於當日上午開始停止辦理所有來自中國的集裝箱貨櫃及散貨的通關手續。 

  21日,阿根廷政府公佈了首批限制措施,包括減少“敏感”產品的入關港口數量等。 

  23日,雖然阿根廷海關恢復辦理出關手續,但海關對有關消費品進口報關價值的審核將比以前更為嚴格。 

  阿根廷的限制中國貨風暴只是一個典型而非孤例。同在南美洲的巴西一直就對中國製造大規模進入本國不滿;而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限制中國貨甚至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聲音也逐漸高漲。 

  而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於這些國家對於中國正在不斷消失的貿易順差。 

  迅速消失的順差 

  從數字上看,一些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順差確實正在迅速縮小。 

  2007年上半年,阿根廷對中國的順差額從去年同期的3.19億美元下降到1.09億美元。阿根廷政府擔心,如果不是上半年大豆及其附加產品的價格上漲,阿根廷對中國的外貿有可能變為逆差。 

  相比阿根廷出口到中國的農業產品,中國出口的高附加值產品份額則越來越大。2006年阿根廷向中國出口的每噸貨物平均價值為270美元,而進口貨物為4200美元,也就是說,15噸多阿根廷貨才能換1噸中國貨。 

  而據俄方《獨立報》24日的報道統計,2007年上半年中俄雙邊貿易額159億美元,其中俄羅斯出口79.6億美元,進口79.1億美元,對華貿易順差僅為4500萬美元。而2006年俄方順差還有30億美元。 

  更令俄羅斯人煩心的是貿易結構的變化,俄對華出口中能源和原材料的比重越來越大,2006年原材料占90.52%,其中53.92%為能源。 

  俄羅斯一直想加大對華機器設備出口,但卻每況愈下,機器設備出口2005年僅占2.1%,到2006年又降至1.4%。相反,中國對俄機器設備出口卻增加迅速,2007上半年中國對俄出口汽車3.86萬輛,同比增長477.6%。 

  除了阿根廷和俄羅斯,近年來,很多拉美、中亞和非洲國家對華貿易順差都有減少的趨勢。 

  順差成為炒作對象 

  亞洲-阿根廷商會主任希拉多表示,在順差減少的背景下,阿根廷政府對中國產品進行限制,“突然但非偶然”。同時,10月28日阿根廷將舉行總統大選,炒作貿易中的中國順差問題可以獲得工業部門的支持。 

  俄羅斯媒體最近也常會出現聳人聽聞的標題:“中國工業威脅”“中國的進攻”“中國的消費品充斥市場”不絕於耳。俄羅斯輿論甚至抱怨說,“中國甚至對俄羅斯的飛機都不感興趣了,俄羅斯成了中國的原料供應國,而中國人卻在順利地使對俄出口多樣化。” 

  俄羅斯自然壟斷研究所7月份出臺的一份報告稱:享有國家扶持的中國出口企業很可能會危及俄羅斯經濟中若干部門的生存,“中國商品的擴張已對俄羅斯整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構成了明顯威脅,冶金、化學和石化領域也岌岌可危”。報告呼籲俄政府利用西方的經驗對付中國,如實行進口配額制、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甚至建議取消對華貿易特惠制度。 

  順差減少不怪中國 

  然而,也有很多海外專家和官員冷靜看待對華順差減少問題,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就表示,俄中貿易結構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國經濟發展中的一種趨勢”。 

  許多專家也在為改變兩國貿易現狀獻計獻策。“一切都取決於俄羅斯方面,看俄羅斯有多大的決心和辦法落實這些計劃。”俄羅斯著名經濟學家亞辛認為,俄羅斯目前沒有什麼其他東西可向中國提供是順差減少的主要原因。“對俄羅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學會生產高科技產品。” 

  阿根廷的對策是提高對華出口多樣性。8月8日訪華的阿外交部國際貿易談判司司長斯坦卡內利還向中方提供了一個詳細介紹阿根廷工業產品和服務的清單,希望增加阿根廷對華出口商品的種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