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德國鐵娘子再次做客中南海,談些什麽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6 08:50:20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又要做客中南海了,公衆怎樣評價她上任以來的對華政策,對她此行有什麽期待?德國之聲記者采訪了在德華人在經濟、學術、社會團體和民主運動領域的代表。

  經濟合作還是主綫,文化交流也要幷重

  接受采訪的各界人士都一致贊成加强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雙贏合作。這條主綫不能改變,也是兩國政府曆來最重視的。中國在過去取得的經濟成就和在經濟建設、管理技術等方面與西方的廣泛合作分不開,西方國家也從中國的經濟崛起中獲利不少。

  正在杜塞爾多夫籌辦中國城的德國中國工商會會長欒偉表示很贊賞施羅德的對華政策,但默克爾爲推動德國經濟發展和兩國經濟合作所付出的努力也非常值得肯定。關于默克爾對中國的批評,他說:“每個國家的政治體系不一樣,人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就不一樣。對于中國,在這些方面只能是慢慢來,不能一下子全部開放,否則會出現反作用。因爲我們的國家有自己的文化,和西方國家的教育體制不一樣,公民的文化素質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聽取默克爾提出的一些好的建議,但是我們也要權衡自己的實際情况,逐步發展到人權自由、新聞自由和完善的知識産權體系。”

  德中友協主席珞丁·拉默爾拉特女士認爲,友好是兩國關系的主基調,促進經濟合作也是發展雙邊關系的主旨,但是文化上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因爲經濟交往是以文化上的溝通爲前提的。德中企業的跨國合作如果有雙方互相了解文化、處事方式作爲基礎的話,就會進行得很順利。

  中國究竟什麽樣,西方還不够了解

  在波恩攻讀博士學位的電化學專家、萊茵游學論壇創始人王漢春也表示,應該加强兩國人民之間的互相了解。他說:“我希望不僅是中國學生到德國來留學,也能有更多的德國學生到中國來。我覺得國際社會對中國還不是很了解。我認識的很多德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文革時代。” 同在波恩的物理博士吳啓輝還希望德國大學能够推動中文教學,能有更多的人學漢語、了解中國文化。

  鐵娘子再次做客中南海,談些什麽好?

  默克爾這次當然少不了又要簽訂一些大宗經濟合作項目,此外有些國際重要話題也需要和中國領導人商談。

  德中友協主席珞丁·拉默爾拉特女士認爲中德合作在氣候保護、環保技術等領域還有發展潜力。而知識産權問題也是默克爾不得不提的,她說:“很多德國企業都對此非常頭疼。因爲他們以昂貴代價開發的産品很容易就被中國企業仿冒了,因此也在這個問題上對政府施加了很大壓力。”

  德國中國工商會會長欒偉說:“作爲工商界人士,我希望中德能够進一步擴大經濟上的來往,擴大對話。而且應該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而不是把什麽强加給中國。我希望默克爾能够更多地談到經濟合作的問題,尤其是技術領域的開放,現在德國對中國的技術轉讓限制還是比較多。中國也應該推進自己的政治改革,吸收一些西方國家先進的東西。”

  同爲萊茵游學論壇創辦人之一的生態學博士鄧志新表示希望默克爾能够更多談到氣候保護以及與非洲的合作這些話題。“因爲在這兩個領域,中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德國尋求合作夥伴時除了美國之外的另一個選擇。”他還希望德國企業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和中國開展更多的合作。
 
  德國和中國的學習交流應該是相互的,王漢春博士認爲德國盡管是發達國家,也有辦事效率不如中國的地方。比如他在波恩大學要爲修理一個儀器登上一個月甚至幾個月,而中國這方面就要好得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