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還是“消費型外交” 還是老套戲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3 14:26:31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發表社論開頭便道,2053年,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台灣會是什麼樣子?你能想像嗎?幹嘛現在想2053年?因為昨天在宏都拉斯,陳水扁送給人家的禮物之一,是一座水利發電廠的BOT投資案,要由台電花三億美金蓋電廠,電廠2014年完工,然後再分三十九年,由回收電費中還款。換句話說,到2053年,這個契約案才結束。

  社論指出,這樣的長期合約,有很濃的外交策略意味。故意延長投資回收時間,綁住洪都拉斯跟台灣的邦交,建電廠就要六、七年時間,希望洪都拉斯看在電廠利益的份上,這幾年別亂跟台灣翻臉;接著還有三、四十年回收合約,也希望洪都拉斯被合約牽絆,一直維持外交關係。

  然而很不幸的,在這種外交策略的意味中,還帶著更濃厚的自我欺瞞。宏都拉斯為何需要台灣幫忙蓋電廠?因為他們不只國家窮,而且債信很差,所以跟別人都借不到錢。債信那麼差的國家,難道會特別對待台灣台電嗎?兩種可能嘛!一種是洪都拉斯依然故我,那台電的投資回收渺茫;另一種可能,洪都拉斯經濟財政狀況好轉,那他們就可以吸引別人投資,不需要再依賴台灣。

  講白了,這還是金援外交,還是老套戲碼。金援外交永遠只能拉攏到政府效能特別差,經濟體質特別弱的國家,來當臺灣的邦交國。這種邦交對台灣發展,不可能有任何實質意義,卻會快速消蝕臺灣的庫房。也就是說,這是“消費型外交”,花了錢買今天的外交關係,但今天過了,誰知道明天會怎樣呢?“消費型外交”的對照,是“投資型外交”,今天建立關係,播下種子,慢慢這種子會長大會茁壯,這層外交關係就可以讓人放心,不需要每次撒錢每次買。

  臺灣只有“消費型外交”,政府從來不花力氣去開發“投資型外交”的可能性。寧可花錢做廣告敲鑼打鼓要進聯合國,卻不願低調打進許多不以政府為會員的國際組織;寧可花錢蓋電廠,卻不肯真正參與全球性公益事業。這樣怎麼可能有助於別人看到台灣、理解台灣、進而尊重台灣呢? 問題就在,政府從來沒真正去想2014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更別說遠到2053年的長程願景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