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次貸危機風暴未過 歐洲金融機構成犧牲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1 10:21:14  



  中國的“學費” 

  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由於目前資本項目尚未放開,資金跨國流動受到限制,故對中國資本市場實際影響也不大。然而對美國次級債券曾有投資的中國商業銀行卻未能倖免,其投資組合因此而遭受的損失,已引起國際機構的種種推測。 

  不過,因為國內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從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較嚴格,且中資機構境外投資尚處起步階段,相關銀行的投資規模並不會太大。此外,這些銀行購入的次按債券大部分都有本金保護,信用等級較高,因而國際機構所謂數十億人民幣虧損的推測可能過高,次債危機對中國商業銀行帶來的已發生虧損尚不足以對銀行經營利潤產生明顯影響。公開信息顯示,部分中國上市銀行程度不同地持有美國次級抵押債券。中行份額最大,投資規模約數十億美元,預計損失金額為數百萬美元,對公司影響不大。 

  但就次貸風暴的警示而言,遠非直接的投資損失所能涵蓋,更值得關注的倒是中國機構對投資的敏銳度和判斷力。問題的關鍵正在于,投資於美國次級債券的中國商業銀行的投資嗅覺似乎不那麼敏銳。 

  例如,3月22日,中國銀行在其發佈的2006年年報中稱,該行積極利用上市籌集的資金,投資於流動性好且收益較高的資產類別,如按揭抵押債券、評級相對較高的公司債券,以及靈活度較高、利於增強投資總體回報的長期投資組合。年報對投資組合中包含的次級債券並無風險提示。而3月正是新世紀金融公司次級債問題曝光之時,中資機構對美國次級債市場潛藏的危機仍未察覺,更未意識到按揭抵押債券可能受到連帶影響。由於次級債市場與按揭抵押債券等債券市場的關聯度較高,中國銀行的相關投資組合,因次級債市場的動盪,可能還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固然,美國次級抵押債券作為一種相對成熟的債券投資品種,年收益率比相同信用等級債券高出30%左右。出於拓寬外匯盈利渠道的目的,從海外上市中募集了大量外匯的中資銀行購買次級債券便顯得十分正常。但是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資本市場不存在變現快收益高而風險又低的投資品種。對於擁有巨額外匯的中國商業銀行,資產組合中包含一定的風險品種無可厚非,但問題是要持有客觀中性的態度,對待此類產品的風險更須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銳,認真學會高收益投資的風險管理,否則只能是得不償失。 

  在當今風雲詭譎變化萬千的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資賺錢並不容易,中國企業近年海外投資更是輸多贏少。其中既顯出特定投資決策機制冗長的弊端,同時更直接暴露出境內機構對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節律變化和方向把握的生澀。特別是置於目前外匯儲備激增、國家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的背景下,境內金融機構的投資風險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次貸危機警示中國樓市 

  樓市的一路單邊上揚,不得不令貸款投資者警惕,尤其中國現已進入加息週期。市場信心一旦喪失,泡沫頃刻間破裂,房價迅速下跌,進而影響整個金融資本市場。 

  在本輪來勢洶洶的美國次級房貸債券危機中,中國金融市場似乎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股市僅在8月10日回調4.68點,同時,國內銀行、基金也大多未涉及美國次級債券買賣,因而逃過一劫。不過,業內專家提醒,儘管美國次級房貸風波未殃及中國,但對日益開放的中國金融業以及資產投機氣氛漸濃的股市樓市來說,亦具有借鏡作用。 

  美國次級房貸債券危機爆發後,包括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在內的六家中國上市銀行均在此次危機中遭受虧損的消息不脛而走。隨後,這些銀行或否認持有相關債券,或澄清並未造成巨虧。 

  “我行已在此危機出現前,將所有有關美國次級房貸債券的投資進行了了結。目前招行關於美國次級房貸證券產品的持有餘額為零,不存在所謂虧損事實。”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高調對外表示。交行也在其官方網站上澄清,交行未持有美國次級按揭債券。 

  此後,中行、建行、中信、工行的新聞發言人也反駁了所謂巨虧傳言,稱美國次級債風波造成的虧損現在還無法估計,即使有也不會對業績形成明顯影響。 

  談及此次美國次級債券危機對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可能造成的影響,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認為,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對實際變量的影響基本沒有。“因為中國資本市場是在2004年10月以後才成長起來的,現在的金融產品、股市中的基金產品與美國股市上的金融產品並不相通。不管美國投資怎麼變化,目前中國連產品都沒有,更談不上影響。” 

  法國巴黎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師陳興動則認為,長遠來看,如果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問題不能得到解決,會影響美國經濟增長下降,並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對中國出口造成影響。 

  儘管此次風波未波及中國金融市場,但足以對日益對外開放的中國金融業敲響警鐘。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建海認為,中國資產市場即便是在傳統的融資渠道下,也已顯示了較之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投機狂潮。在政府高價拍賣土地、開發商操縱房價、銀行放貸審查鬆弛、稅收調控不力的多種因素合力的作用下,中國城市房地產出現了全球絕無僅有的連續上漲局面。 

  而股市的情況更加戲劇化,許多公司治理機制不佳的上市公司,普遍參與了包括自身股票在內的股票交易,在新一輪股指狂升的行情中大發橫財。這種投機活動又極大地改善了企業財務狀況,不斷推進股價攀升。 

  事實上,樓市的一路單邊上揚,不得不令貸款投資者警惕,尤其中國現已進入加息週期。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前也絲毫沒有先兆,房地產銷售去年還是欣欣向榮,突然之間危機就擴散開。市場信心一旦喪失,泡沫頃刻間破裂,房價迅速下跌,進而影響整個金融資本市場。 

  “中國的住房信貸和股市監管,可能是全世界管理技術最簡單和最粗陋的。其對金融風險的承受和化解能力,要遠遠低於建立在分層控制體系基礎之上的美國金融市場。如果聯想到銀行部門正在力主推行的按揭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產品和工具,實際上是把銀行的部門風險向整個金融市場進行擴散,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危險舉動。”曹建海不無擔憂地表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