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農民用東北大米 征服韓國人的胃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3 16:50:55  


在一望無際的遼闊平原上生長的中國產大豆和玉米品質優良,大量出口到發達國家。圖為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的大規模大豆栽培農場。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7月末,在中國吉林省東南部平原三個月以來下了一場大雨,消解了農田的乾旱。韓國《朝鮮日報》採訪組訪問的敦化市大山鎮是在吉林省以盛產大米而聞名的地方。該鎮1.8萬名人口中,6200名種植大豆、水稻和玉米。

  下午3點左右雨過天晴,山腳下遼闊的大豆地展現在眼前。歌裡唱的“廣闊的滿州原野”果真不假,這一望無際的田野一直伸展到天際。在中國種大豆,不像在韓國種在田埂地頭,而是在幾十公頃的大型農場用機械耕種。農民李海春說,“在黑龍江西北部還有1000多公頃的大農場,可以說13億中國人吃的大豆和玉米大部分在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生產。”

  據報道,在濕漉漉的地里拔出一棵豆子,帶出了黑油油的土。同行的首爾大學教授李錫河(植物生產科學系)說:“黑土有機營養最豐富,可以說在這里不用化肥的有機農業完全可以辦到。”

  在肥沃的土地上,利用廉價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生產率理所應當會提高。東北地區的代表性農作物大豆和玉米的每平方米生產量直逼發達國家水平。不顧高額關稅進軍韓國、日本乃至東南亞市場的中國產農作物,瞬間掌握市場的理由就在於此。

  延邊農業科學院所長元東林說:“最近嘗到‘甜頭’的農民們紛紛開始關注附加價值高的有機農法栽培。目前,韓國的Pulmuone及日本的太子食品等外國企業直接與吉林省農民接觸,在當地栽培高品質農作物進口到本國。”

  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是中國代表性的穀物生產基地。居住在兩省的70-8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農田在表面上屬國家所有,但事實上對農田持有50年耕作權的農民們可以進行自由買賣。最近,很多農民為了打工掙錢紛紛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很多人開始出售耕田。由此,每個村子都誕生了數十名大規模農民,他們將這些耕田買下來進行數十公頃的大規模農作物栽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