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中國食品安全應瞄準國際水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1 11:51:30  


  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最近幾個月以來,中國食品以及其他產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各種批評與指責之聲紛至遝來。目前正值中國努力提升“軟勢力”和國際形象的關鍵時刻,而北京奧運會開幕日也在一天一天臨近。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在此背景之下,中國劣質產品連續在國際媒體上曝光,它給中國政府所帶來的壓力和難堪是可以想像的。
  
  由於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之間本來就有很多爭執,因此當“中國製造”突然變成負面標誌時,有關的爭執就難免帶有激烈的情緒,各方在言詞上相互揭短,在行動上以牙還牙。這種消極的做法使得國際貿易氣氛更加緊張,對中國及其主要貿易國都無好處。

  社論說,也許是因為各方都意識到了這種不利局面,最近兩個星期以來,情緒化的爭執逐漸降溫,取而代之的是冷靜磋商和務實面對。上星期,中美就食品以及其他產品的安全問題平心靜氣地進行了磋商,取得了積極成果。雙方都願意就產品安全問題更多地互通資訊,定期舉行磋商,並計劃在年底簽署有關合作協定。與此同時,中國與歐盟和日本也在著手舉行磋商。 
  
  社論認為,中國與主要貿易國都表達了合作的意願,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態發展,不僅有助於確保中國食品的安全,而且還將擴大它們開展合作的領域。這種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顯然比一味的相互指責要健康得多。 
  
  社論指出,從這些事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一方面,中國願意認真對待外界的批評,虛心借鑒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管理經驗;另一方面,雖然歐美國家對中國產品一直有保護主義對策,但由於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所以它們還是希望幫助中國提高產品品質。對中國來說,通過國際合作來改善產品品質的監督和檢驗工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途徑。 
  
  至於中國本身,我們也注意到一些積極的事態發展。本月8日,中國政府宣佈將擴大食品品質檢查人員的許可權,並決定投入相當於11億60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品質檢查和監測技術,包括興建更多的化驗室、更新16個口岸的質檢設備、改善中西部省份的檢測設施,目標是在三至五年內明顯提高食品安全的監督和檢驗水準。 
  
  與此同時,為了重建國內外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中國國家食品藥品品質監管局將每隔兩個星期召開一次中外記者會,向社會大眾通報最新資訊。

  社論又指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初期階段,都曾出現過食品和其他產品的偽劣現象,美國毫不例外。問題是,由於這些國家早就完成了工業化初期階段,社會各個領域都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所以當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今天出現這類問題時,當然就顯得格外突出和嚴重。 
  
  在主觀願望上,人們有理由期待中國不要重複其他國家的老路,但要完全超脫特定發展階段的種種限制,那也是不現實的。因此,發達國家在關注中國產品的安全時,還要考慮到中國力所不及之處;而中國更應該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因為很多事情並非沒有能力做到,而在於是否真正重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