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越來越像陳水扁 謝長廷陷入新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9 10:39:19  


陳水扁反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謝長廷越來越像陳水扁。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日本的“五五政體”只有民主形式,缺乏民主內涵,造成選民認知“投票”即投給自民黨;台灣雖然沒有日本超穩定政治結構,然而在民主過程中的缺乏準備,則如出一轍。利用社會上對民主與自由選擇的無準備,政客們快速發展出綁架選票的非民主途徑,也如出一轍。 

  台灣新一期《新新聞》發表楊照的文章說,看得最清楚的發展,是民進黨這些年來,由異質性團體如何快速“同質化”。民進黨在執政之後,已經組構了一套機制,持續淘汰開除異質成分,最終保證從這套機制裡存活崛起的,祇能是同一種態度、風格的政治人物。 

  許多分析者視“新潮流”的處境,為黨內其他派系的集體大反撲,一報過去被“新潮流”欺負的仇怨。然而讓我們看看,所謂的“其他派系”,現在可還留有任何派系路線或派系風格嗎?他們都被改造收編成為同一種面貌的政治勢力,對付“新潮流”真正的意義,不過就是排擠最後一塊異質成分罷了! 

  為什麼“新潮流”潰敗?因為過去在“異質時代”,大家都不一樣,相對地各個不一樣勢力裡,“新潮流”可以比別人大。然而一旦其他人都同化了,他們在這種同化結果下聯合起來的力量,當然就不是“新潮流”能夠抵擋的了。 

  再看另一個熱門話題:謝長廷和陳水扁的差別。陳水扁大推“入聯公投”,是不是和謝長廷在美國的態度立場不同?謝長廷的“和解共生”,是不是會和陳水扁藍綠對立割喉戰的態度,大相逕庭? 

  若是細察謝長廷當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之後的變化發展,我們看到的清楚軌跡,卻是謝長廷如何越來越像陳水扁,而不是這兩人之間差異的擴大。 

  日式泥沼 自由選擇意識沉睡 

  “和解共生”就像陳水扁當年提出的“新中間路線”,是顯現自己“總統”格局必須要擺的姿態,但姿態就祇是姿態,並沒有太多姿態以外的實質意義。 

  民進黨習慣成自然的一套“選票機制”,現在已經強過大過任何候選人自主意志,自動運作帶著他們往固定的一條路上走去,那條路就是:以強調“國家”認定、堅持“主權”來激發深綠支持者的熱情;但同時因為“台灣主權”其實根本沒有空間成就任何突破,於是候選人又必須創造“假議題”,以表面熱鬧炫惑的“假行動”來維持熱情。 

  因為議題是假的,行動是裝出來的,候選人也就祇能不斷拉高聲調,將主權口號叫得更響亮。可是主權明明應該向外爭取,可是外面哪有讓你可以爭到什麼主權進展的機會呢?而且外面逼迫而來的壓力那麼大,結果就使得民進黨領導人必然對內對外講兩套話,順道再回過頭來,以“對外不能講真話”做為其悲情、受欺負的委屈訴求。 

  陳水扁反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他個人性格上的來由原因。可是在陳水扁成功之後,這種風格現在卻成了民進黨體制的有機部分,逼使要在民進黨內出頭的政治人物,都必須變化成這種反覆、兩面說話、不將政治邏輯一致性當一回事的風格。不走這種風格的人,馬上就在黨內被“點油做記號”,也很快就引來鬥爭、驅逐的風格。 

  麻煩的,不在謝長廷要怎樣選,而在民進黨形成的這套牢固體制,而且看起來祇有更加牢固。這種體制排除了民進黨有新式政治人物出線的可能,也排除了民進黨以不同方式經營選票、鞏固選票的可能,於是也就排除了讓台灣政治短時間內提高選民“自由選擇”醒覺意識的可能,台灣正慢慢陷入一種日本式的政治泥沼,不管外界發生什麼事,台灣政治都會被這巨大的泥沼一再拉回原點上,無法向前,更不可能提升。這,是台灣最大的悲哀。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