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尋根使者 十七年帶五百孩子赴穗尋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8 13:37:36  



  苦練語言精通7種話 

  “尋根”最痛苦的是語言不通。鄭國和說,“1991年,我第一次帶著10個學生自費到中國尋根。當時沒有導遊、沒有幫手,大家對廣東完全是‘一摸黑’。當年珠三角很多地方還沒有公路,偏遠又難走,下車還要步行一兩個小時入村。一個個村地找,非常辛苦。最辛苦的一次,短短兩周走遍23條村。但是我們不會放棄。”
 
  後來,鄭國和苦練語言,現在他精通英語、西班牙語、菲律賓語,講一口流利的粵語和普通話,懂臺山話、閩南話等。而且對廣東珠三角大部分僑鄉的地理環境和村落的位置比不少當地人還熟悉。 

  中國文化改變尋根者人生 

  尋根前,一些華裔青年和他們的父母對自己的中國祖先一無所知,甚至“睇小”中國。尋根之後,好多人都有了變化,這是我收到的最豐厚的“薪水”。 

  鄭國和回憶說,曾有個叫朱永泉的青年,是完全“美國化”的華裔第三代。加州大學建築系畢業後,整天無所事事。給人的印象是:脾氣臭,沒禮貌,自私頹廢。只會說兩個漢詞——廁所和啤酒。1998年夏,他帶阿泉回廣東中山找到了他的祖屋與親戚,並把他“扔”給家鄉的親友兩天。結果,回到美國後,朱永泉告訴父母:我是中國人,一定要回中國讀書。1999年,他一個人回國,到中山大學一邊教英文,一邊學習中文。兩年後,講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與粵語,人勤奮了,彬彬有禮了。他的父母都覺得很奇怪,跑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2002年,他作為“引路人”帶隊回祖國尋根。後來還獲得加州大學國際政治中國歷史文化方向的碩士學位,現在正在哈佛大學讀中文博士。可以說,尋根和中國文化改變了他的人生。 

  “其實人跟樹一樣,沒根就會死,中國有句話叫飲水思源,就是叫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要記住自己的中國根。”鄭國和感歎道。 

  尋根故事 

  美國仔原是個廣州人 

  夏令營成員中有一個19歲的大男孩Derek,黃皮膚、黑眼睛,面容俊俏,逢人便用白話問好,大家都贊他是積極生。他一看到記者就伸出雙手緊握,並且用生硬的白話一字一句地說:“你好,我個名叫做林-正-華,我今年19歲。”接著他一股腦地秀自己學會的白話,“對唔住,靚女斟茶,唔該借借,我係一個大學生……” 

  聽說,Derek的家庭聚會絕對是一個聯合國會議,他的爺爺是愛爾蘭和土耳其混血兒,奶奶是韓國人,婆婆是中山張家邊小隱村人,公公是增城新塘沙貝村人。“那麼我呢?我究竟屬於哪里?”Derek在美國經常會問這個問題。 

  7月23日下午,夏令營團隊前往增城新塘鎮,尋訪Derek的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祖籍地。Derek僅僅知道他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是1911年離開家鄉去美國的。儘管熱情的村幹部請來村裏五六位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回憶歷史,但已沒人認識1911年的相片中人。但Derek說這次能在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生活過的鄉村裏走走看看,他已感到很滿足。起碼知道自己也算是個廣州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