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一定要改善民生
通過世博搬遷,上海實現了新市區、新地標的誕生,老企業的新生以及民生顯著改善的“三贏”局面。1.8萬戶居民搬遷之前,戶均居住面積只有30平方米,搬遷以後達到了75平方米,有了成倍的增長。對於作為新居住區的世博家園,搬遷居民普遍反映“比較滿意或者很滿意”,政府和老百姓“通過辦博改善民生”的願望正在實現。
習近平坦承,作為上海的黨政領導,心裏有一種責任,一種壓力,就是如何讓上海人民的生活過得更美好。他強調,世博會,一定要在民生上體現促進作用。世博會不是擾民的,而是安民的;不是讓群眾生活水準降低的,而是富民的。
交通是當前上海群眾關注的一個重點、熱點問題,而有關世博會的一系列改善交通的舉措,是全市性的、全局性的。習近平充滿信心地說,一旦這些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後,上海的公共交通狀況將會有一個整體改善。
老建築的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
面對上海如何對待世博會園區內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和使用價值的建築的問題,習近平回答:一個城市沒有個性,就沒有靈魂。中國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一定要保持、延續自己的歷史文脈。城市中的老建築,應該像“老人”一樣得到善待。
他說,對上海這樣一座開埠160多年的城市來說,文化積澱就在這160多年,就蘊含在老建築中,其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上海的方針是整體保護、合理利用。包括籌辦世博會,對有保護和利用價值的原有建築,能保護的儘量保護,能利用的儘量利用。
按照現有規劃,世博園區共有建築面積達200萬平方米的各類建築,其中,保護建築、老建築達38萬平方米。原來一些工業用途的建築,將轉換成其他各種用途的建築,成為展館、餐館、辦公用房、博物館等。特別是江南造船廠,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整體,將成為上海近代工業博物館群,在世博之後繼續利用,讓更多人感受到上海百年老城的工業發展歷程。
習近平認為,老建築的價值,世博會期間,可以充分利用;世博會後,可以放大利用。在歷史建築的保護方面,上海一定會認真對待,堅持原則,而且合理利用,巧為利用,“化腐朽為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