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中時電子報主筆黃哲斌今天發表文章說,八月了,台灣“總統”選舉剩下七個月又二十天。謝長廷還在找他的副手,從這個時間點來看,他的“總統”之路,麻煩比馬英九更多。
目前看來,馬英九只需專心處理他的官司,兩周後,如果獲判無罪,聲勢及民調必然大幅反轉;假若一審有罪,馬營則會以“制度受害者”之姿,繼續挺進。除此,馬英九的包袱是國民黨的舊帳,以及黨內牛鬼蛇神是否犯蠢事、扯後腿。
相形之下,謝長廷的麻煩就更多了。他的官司不像馬英九,可以推給“制度殺人”、“歷史共業”,他在高市長任內的工務局長吳孟德,因高捷案一審重判十二年,他自己的玉皇宮案也沒了結,這些都是事關官箴的弊案,謝長廷的司法風險,絕不小於馬英九。
他更大的麻煩來自人事、路線與個人風格。
副手人選,天下皆知蘇貞昌搭檔的勝算較大,但一場初選,謝蘇兩人的齟齬與心結,絕不下於馬英九與王金平,但馬英九已走出“王叢結”,然而謝需要蘇,更甚於馬需要王;民調落後的謝長廷,當然希望儘早出現“剪刀交叉”,但蘇貞昌個性強硬、風格剛烈,即使暫時化解心結,是否能與謝長廷合作無間,恐怕也是謝陣營踟躕猶豫的原因。
謝長廷的路線則來自於民進黨的長久矛盾,在兩岸定位上,他一方面必須安撫美方、說服中間選民,他不會是另一個麻煩製造者;一方面又要化解黨內及獨派的壓力,讓綠營傳統支持者放心。
謝長廷尤其倒楣的是,八年前,陳水扁可以安心編造“新中間路線”,在模糊地帶左右取巧;如今,謝長廷卻必須面對陳水扁此一變數,他等於揹著扁意志在賽跑,隨時提防“總統府”的動作,打亂了他的策略布局。
但是,謝長廷最大的考驗,其實是他自己。他如何在內外困局中,展現周旋折衝的意志與能力,最終為自己的“總統”路定調,將是他能否趕上馬英九的重要關鍵。
截至目前,謝長廷是不及格的,他展現的“機鋒”不是智慧,而是閃爍與取巧。就以兩岸關係與“國家定位”而言,當他面對美方、在僑社演講、上大話新聞等場合,從“不必台獨公投”到“五年內正名制憲”,幾乎是各取所需,游走邊緣。他甚至缺乏陳水扁八年前的論述策略,他對入聯議題、本土定位都十分模糊,當他出言譏諷馬英九,自己卻並未高明許多。
更讓人失望的是,在“閣揆”任內放言“和解共生”、“憲法一中”的謝長廷,當他成為“總統”參選人,卻未展現更開闊的格局。“強姦說”只是一例,謝長廷酸味十足的小語言,讓人懷疑他頂多是另一個“律師總統”,而不是準備縫合社會裂痕、開創後扁時代的政治人。
馬英九雖然乏善可陳,但他的犯錯空間較小,而且別忘了,他還是領先者。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當陳市長變成“陳總統”,格局不夠是一場大災難;現在,謝長廷必須掌握自己風格與節奏,證明他不只是一名市長級的政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