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陳水扁這記耳光,張俊雄不覺得臉發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1 08:50:33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不管經濟學家把浮動油價機制說得多麼神聖,也抵不過陳水扁的一句不滿,台“經濟部”馬上逼著中油修改油價計算方式,延緩調價頻率。當初制訂浮動油價,公式中顯然忘了加進一項最重要的變數──陳水扁的旨意。

  台灣聯合報發表社論指出,最大的輸家其實不是中油,而是上周才端出“補貼”決策的張“內閣”。當時,“行政院”一方面表現出一副決心捍衛油價公式的姿態,一方面卻掐著中油脖子,逼著它補貼計程車和大眾運輸油價;沒想到幾天後,換成是陳水扁逼著“行政院”吞回它的決策。滿口大話的張“內閣”,面對陳水扁這記耳光,不會覺得臉頰發熱嗎?政府的決策理性和尊嚴又在哪裡?

  至於中油,既要承擔政策補貼任務,又要執行陳水扁的“愛民德政”,等於被剝了兩次皮;但如此一來,誰還能要求它達成預算盈餘目標?誰又能對它的營運說三道四?陳水扁一干預,等於賜給中油一頂金鐘罩,它自此免於一切績效評斷,賺不了錢都可以大剌剌自稱“虧損有理”。這是扁政府作踐經濟的又一實例!

  社論認為,持平而論,中油自從適用浮動油價機制後,不僅立即轉虧為盈,且盈餘遠超乎預期;可見,計價公式明顯“偏袒”中油,付出代價的卻是消費者。檢視浮動油價公式內容,我們也不難發現若干可議之處:例如每公升油價涵蓋了給加盟加油站約兩塊五的毛利,要消費者負擔加油業者的固定毛利保證,這合理嗎?又如,每公升油價中包括繳庫的八塊五稅金,政府若想降低油價,這是最有調節空間的地帶;但行政院一心想對外扮演好人,卻又捨不得自己的收益,結果補貼包袱就完全推給了中油,這是師心自用。再如,中油絕大部分原油購自中東及非洲,油價公式卻以美國德州原油的變動作為調整依據,這若非故意欺騙,也是太不誠懇了。增列幾個有意義的浮動參考點,有那麼難嗎?

  由此看來,中油的浮動油價公式絕不完美,更非不可碰觸的聖牛;即在尊重市場的前提下,仍有檢討及調節的空間。尤其,目前大環境是物價蠢動,油價已成為超級助燃劑;“行政院”未能及時提出有效的紓解方案,卻一味隔靴搔癢,可謂昧於現實。更遺憾的是,陳水扁藉此抓住插手的機會,卻也讓油價再度陷入政治干預的窘境,這不能不說是行政專業的失靈。

  社論說,站高一點看,物價漲風被張“內閣”限縮在油價議題上,其實已是一次失焦;而油價的調整又被套進政治干預的框架,則是二度失焦。更別忘了,台灣的油品市場已非中油獨占的時代,當政治人物競相要求中油負起政策任務,已漸呈抗衡之勢的台塑卻顯得相對自在;因為政府對中油干預越多,對民營的台塑愈是有利,這從近幾年兩公司的盈虧變化已可見一斑。台塑出口油品比率已近八成,島內油價愈低,將使其把更多油品銷往外國賺取價差。相形之下,中油因處處受制,則快速流失了競爭力。光從這點看,要說油品市場有什麼機制值得尊重,也早就被政府那隻看得見的手操弄得失靈了。

  這是台灣油品市場的可悲處境。連號稱是“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早就是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等國際大油公司群雄競逐的局面;而台灣,卻靠著不合理的高關稅和高油儲規定,把外資擋在門外,更讓唯一前來問津的埃索失望而去。有名無實的油品開放政策,保護了中油和台塑的寡占,卻耗蝕了消費者的權益。

  社論指出,陳水扁說,油價不能浮動到民心也跟著浮動;這話對了不到一成。事實上,今天人心浮動豈是單為油價因素,而是對政府的無能及缺乏感應,感到憤怒。複雜的問題,不會有簡單的答案;但扁政府治台,卻總是企圖用最簡單、最粗糙的手法解決問題,其結局自是製造出更深的困境。油價問題演成陳水扁下令止漲,徹徹底底反映了這種短線炒作的心態!

  油價浮動嚴重,還是陳水扁的人格浮動嚴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