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傲慢與偏見:把諾貝爾獎得主當成外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9 09:48:51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台灣大學計劃邀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擔任駐校講座教授,卻發覺政府法令仍把外籍教師當成“外勞”管理。宣稱將要引進百萬外籍白領人才的政府,竟用如此落伍的思維來管理外籍人士,真把人才當一回事嗎?

  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在近十年世界扁平化的過程中,各國都在極力對外爭取人才,唯獨台灣錯過了這個黃金年代。一方面,政府將目光完全集中在“本土化”路線,閉關自守,對外在世界的偌大變化一無所覺;另一方面,過度耽溺於“反中”的鬥爭,逼使許多台商人才被迫戴著“台奸”的紅帽出走,許多學界菁英亦在其他地區重金挖角下離開台灣。光是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即達百萬,這些都是本土培育的人才,但民進黨政府對百萬人台材陸用何曾感到痛惜? 

  這正是一個眼高手低政府的虛偽作為:口頭上宣稱尊重人才,行動上卻是在驅趕人才;表面上聲稱要對外延攬人才,實際上卻把專家人才視同外勞苦力,當成爭搶本土飯碗的入侵者般防範。若非崔琦的諾貝爾光環引起注意,人們哪裡想得到:都什麼年代了,台灣竟還把外籍教師當成“外勞”來管理!在民進黨眼中,一向只有“非藍即綠”的二分法;沒想到,它看藍、白領卻幾近色盲。 

  社論指出,癥結其實不在要用什麼手段區別外籍藍、白領待遇,問題在一個政府能否有效執行人才政策以實現國家的目標;就此而言,扁政府的表現則根本是手段與目標相悖。我們對於外籍人才,仍停留在“管理”、“防堵”的思維,政府耗費龐大的人力在調查假結婚、有無工作證、所得申報等事務性質的工作上,延攬人才、充實“國力”的目標反而被拋在腦後。 

  且看鄰近國家的作法,新加坡以彈丸之地發展為區域樞紐,一直大力借助外來專業人士。新加坡住民中,每四人就有一人來自境外,大學以上院校外籍教師更多達四成。星國並不擔憂外人搶走本地公民飯碗,因為其經濟靠著外來專業人士得以持續繁榮。再看南韓,為爭取外籍人才赴韓工作,提供薪資五年免稅的優惠,最近並推出“外國人生活環境及改善五年計劃”,要營造外國人樂於居留的環境。 

  社論說,反觀台灣,“勞委會”提出外籍專家薪資免稅之議,即遭“財政部”以“超國民待遇”為由否決;對於環境標示,政府故意捨棄外籍人士普遍認識的漢語拼音,而採用自建卻無法與國際接軌的本土系統。處處從自我中心出發,如何構建對外人友善的環境? 

  追根究柢,扁政府無法面對世界人才競賽,一個極大的原因來自它不知如何面對中國大陸;更因為它一意提倡反中、仇中,所以無法以正常的視野處理內外問題。政府奢談將引進百萬外籍白領,目標卻鎖定我們較不熟悉的東歐和印度,故意避開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或東亞人才不提,其矛盾顯而易見。再看,政府所謂“邁向頂尖大學”的五年五百億計劃都花掉了上百億公帑,卻才發現連請諾貝爾獎專家來台都在當外勞就業辦理,這還不自欺欺人嗎? 

  就在前幾天,陳水扁還危言聳聽地說:在他任內,不會承認大陸學歷,也不會開放大學到大陸招生;否則,一旦大陸學生大量排擠,將演變到大學教授要去開計程車,計程車司機要去當乞丐,還討不過對岸。這些話語,多麼傲慢,又多麼尖酸?一個“總統”,用人民的恐懼來遮蓋自己的無能,把自己的淺薄變成台灣的障礙,能逼迫台灣百萬工商菁英出走,又如何期待他對外籍專家禮賢下士? 

  社論總結,傲慢加上偏見,形同使整個台灣盲目前行,勢將貽害無窮。限制人才內流,擋不住人才外流;台灣的人才庫向外傾斜,顯示台灣的磁吸力快速耗弱,因而台灣的競爭力也每下愈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