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國民黨時期,中常委是擠進權力核心的捷徑;國民黨在野,碰上大陸崛起,兩岸關係驟變,中常委選舉的意義質變,中常委的頭銜,成了與大陸對話的便捷窗口。
聯合報指出,中常委選舉期間,儘管黑函、請客的傳聞滿天飛,但一名黨務人士自嘲這次是選風最乾淨、選情最冷,也是“政治權力”味道最淡的一次。但細琢候選人的背景,不乏在兩岸交流事務上非常活躍的人,他們背後的參選動機,大陸因素占了重要地位。
連戰成功完成第一次大陸訪問的歷史任務,國共兩黨最近三年交流,密集的程度遠超過去的總和。藍營人士分析,國民黨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在野黨,擁有國民黨中常委頭銜,大陸對台官員會比較重視。
國民黨一名身兼黨務高層的“立委”就說,以前只是“立委”,訪問大陸,有關接待、座談事宜,通常都是省長出面,現在多了黨務高層的頭銜,大陸基於“對等”原則,除了地方官員外,中央也會派要員陪同。言談間,國民黨“黨職”的身分,要比“台灣立委”還吃得開。
一名在北京經營禮品包裝生意的台商指出,對台商言,有中常委就好像買了一個安全感。他說,像鎢鋼大王廖萬隆在大陸生意非常的成功,大陸官方很多人都認識他,“為什麼廖還要去選國民黨中常委?”因中常委的身分對生意具有加分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