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目擊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實彈射擊演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8 13:43:29  


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圖為96式主戰坦克集群。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中國自行研製、首次公開露面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氣勢恢宏地駛過天安門廣場,引起外界廣泛關注。新華網報道,近日,記者走入裝備三代坦克的北京軍區某裝甲團,目睹了一場“陸戰之王”的實彈射擊演練。 

  8時20分,隨著指揮所一聲令下,10輛三代坦克迅速展開,發起衝擊。“執行!”又一聲令下,10輛坦克同時向右轉向,暫態便換成一字隊形向預定高地加速衝擊。行進中,各輛坦克根據電臺命令調整位置、明確任務,布下一個密不透風的火力網。隨著“開始射擊!”命令下達,伴隨著隆隆的炮聲,一發發炮彈穿靶而過。 

  “28發27中,成績不錯,但仍需提高。”裝甲團團長楊海峰對記者說。據楊海峰介紹,自列裝三代坦克以來,部隊按照先理論後應用、先技術後戰術、先單件後系統、先單兵後建制、先營區後野外的實施步驟,分類指導,集中攻關,在重大演習和比武競賽中,突出演練新裝備,目前新裝備已整建制形成戰鬥力。 

  1945年12月,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繳獲一輛日式坦克,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東北坦克大隊。自1959年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第一代坦克以來,經過近50多年的努力,中國裝甲兵部隊目前已形成了中型、輕型、水陸坦克和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等幾個基本系列和與之配套的火力支援、戰鬥保障及後勤技術保障車輛的武器裝備體系。 

  楊海峰說,與前幾代相比,新一代坦克在彈藥技術、火控系統、防護技術、通信技術和快速突擊能力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 

  他說,三代坦克配備了大功率的發動機,使坦克的行進速度提高了3倍;先進的裝甲材料和車內一體自動防護系統使其防護能力增長了一倍多;穩定的熱像儀和夜視儀使火控系統具備獵殲能力,車長和炮手可以在遠距離鎖定目標並在行進間對目標實施攻擊,首發命中率達90%;彈藥自動彈填系統和壓制觀瞄裝置、多功能煙幕彈發射器等光電對抗系統使部隊的作戰能力大幅提高…… 

  此外,坦克的戰場指揮控制系統不僅使指揮員即時掌握戰場資訊態勢,還改進了指揮方式,將原有的樹狀指揮變為網狀指揮。“過去我們的指令是逐級下達,現在通過指揮控制系統可以同時對各級指揮員下達作戰任務,指揮效能大大增加。”楊海峰說。 

  裝甲團二連二級士官孫善振對新裝備性能的非常驕傲。他是一名炮長,在去年北京軍區組織的一次對抗性演習中,他們團成功地抵禦了對方一個師的兵力,而他在演習中則取得了連續擊中6輛坦克的優異戰績。 

  “在搶佔要地時,我們的坦克速度十分快,很快就把對方拋在後面,跨越兩三米的壕溝如履平地。”孫善振說,在“交火”時,他們通過即時定位系統、鐳射通信和鐳射識別系統,各坦克間很快就完成了協同動作,集中火力對“敵”實施各個擊破。“雖然是在行進間作戰,但只要鎖定目標,即使路況再複雜,道路再顛簸,目標也跑不掉。” 

  “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並不一定會使部隊戰鬥力得到最大程度地提高,只有通過科學而嚴格的訓練,才能發揮出最佳的作戰效能。”裝甲團參謀長高迂直說,在未來戰爭條件下,戰場環境複雜多變,部隊不僅要加強對裝備各作戰單元的熟悉性訓練,而且還應加強一系列地針對性訓練。 

  高迂直說,部隊一直十分注意加強坦克成員整體性協同訓練、部隊各兵種協同訓練,以及抗電子、抗磁爆彈、抗無線網路攻擊等的訓練,並加強了夜間射擊和戰鬥勤務訓練。 

  精良的武器裝備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針對機械化部隊對人才隊伍的特殊要求,裝甲團狠抓了以指揮員、參謀人員、專業技術幹部和士官為主體的“四支隊伍”建設,努力造就複合型指揮人才、智囊型參謀人員、專家型技術人才、多能型士官人才。 

  “現在,官兵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幹部人人都能熟練使用自動化指揮系統,戰士能熟練掌握電腦操作技能。”高迂直說。 

  依靠從敵人手中奪來的一輛坦克起家的中國裝甲兵部隊,經過半個多世紀堅苦卓絕的建設,如今已是一支虎虎生威的精銳之師並在改革創新中不斷發展。 

  裝甲團所在師的師政委周寶瑩說,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陸軍不僅擁有了重型裝甲師和機械化師,而且創建了輕型機械化部隊、兩栖機械化部隊。目前,中國裝甲兵已發展成坦克兵、裝甲步兵、自行炮兵、自行高射炮兵、導彈兵等多兵種組成的裝甲部隊,正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穩步邁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