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洲日報:台灣媚日反華 去中國化不得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7 11:10:16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去中國代’不得人心”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全球掀起一股“中國熱”,全球有3000萬人在學中文及中國文化,而中文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語,就連台灣當紅偶像團體S.H.E.也高唱“中國話”,讚美“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但偏偏民進黨政府就愛唱反調,大搞“去中國化”,近期“去中國化”舉動不減反增,魔爪更延伸到台灣中小學的教科書上。

  文章表示,台灣教育部半年前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負責檢核小學、初學及高中各版本教科書,檢核結果出爐時,“不當用詞”竟達5000個之多。

  如果真要棄掉這5000個“不當用詞”,那麼以後“國父孫中山”就要改稱“孫中山”、“國畫”要改稱“中國水墨畫”、李白、杜甫等偉大的古代詩人,也要改稱“中國古人”、歷史上著名的“中日甲午戰爭”則改稱為“清日甲午戰爭”,而一直慣用的“兩岸”,也以“兩國”來取代。

  文章稱,以此類推,以後連傳統節日也可能要加上“中國”的字眼 ,如“中國中秋節”、“中國端午節”、就連有名的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統統都可能要加上“中國”,以區別“中國”與“台灣”的不同之處。

  如此做法確實能夠清楚區分“中國”與“台灣”,但這樣的“去中國化”做法則未免太過頭,也未必會得到眾人的認同,在野國民黨就已強烈譴責民進黨政府此舉,還表示可能會在泛藍執政的18個縣市自編教科書,全面杯葛教育部。

  文章表示,本來,教科書特別是攸關到重要的中華文化的教科書,若有不當用詞而要修改,並無不妥之處,但若當中摻雜了政治因素,而在眾人強烈反對之下,依然要強行修改,則值得商榷。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擁有幾千年的歷史,至今依然傳承不斷、生生不息,而這個堪稱世界最古老文明之一的中華文化,早已是植入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全球華人心中的根。民進黨政府媚日反華,確實讓人百思不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