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公民默多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7 11:44:40  


  即使掌管著一家市值680億美元,業務涵蓋電影、電視、互聯網和報刊書籍出版等諸多業務的媒體帝國,76歲的魯珀特•默多克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報人”。

  1995年,當被問及“在你的商業王國中,什麼給你最大快樂?”,默多克不假思索的回答:“與報紙的編輯一同參與到日常工作中,試著去影響別人”。12年後,在絕大多數同時期傳媒大亨陸續退隱時,默多克仍然站在他的傳媒帝國的權力中心,而且,他對個人身份認同沒有絲毫更改:“自從我是個嬰兒時起,我就是個報人,我就是愛報紙。”

  人們相信這些說法,但不因此尊敬他。如果說過去50多年中,默多克所獲得的種種成就都為他贏得了正面的評價——首個國際媒體帝國的締造者、內容製作與發行的成功整合者、電視業的遊戲規則顛覆者、互聯網業的傳統媒體轉型範本——他所最鍾愛的“玩具”:報紙,卻給他帶來了最多爭議。默多克的名字總與“小報”(tabloid)一詞緊密關聯,他所掌控的100餘家報紙,永遠在一種信奉“流行主義”的功利價值觀下流暢運轉。而且,關於默多克左右逢源、靈活多變的政治立場如何幫助新聞集團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獲得政策傾斜的例證,似乎每天都在增加。 

  對此,默多克永遠予以反對。接受傳記作者威廉•肖克勞斯採訪時,他曾叫喊道:“你給我舉個例子!我們什麼時候索要過任何東西?”偶爾,他會更溫和的尋求人們的諒解:“這是個漫長的事業,一路上我也曾犯下許多錯誤。” 

  但獲得諒解並不容易。這就是2007年3月以來,默多克在收購道瓊斯公司(其中最重要的資產為《華爾街日報》)時所遇到的真實障礙。從商業角度講,對一家股價為36美元的公司,提出每股60美元的收購報價,可謂誠意十足。而收購之後的戰略也相當完備:借助《華爾街日報》,確立正在籌備中的福克斯商業頻道的權威性,同時,通過新聞集團的國際化、網絡化平臺,將這份高端報紙變成更國際化、更具互動性的商業信息網。 

  但讓道瓊斯公司的所有者班克羅夫特家族遲遲無法做出決定,及讓《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們試圖抵制這一交易的,仍是默多克的信用問題:如果默氏的利益傾向取得勝利,則這份創立於1889年、獲得31次普利策獎的報紙的價值也就蕩然無存——稍微極端的總結是,支持這次50億美元交易的,並非《華爾街日報》每天200萬份的發行量,而是一種被稱為“新聞獨立”的無形資產。 

  四個月的交涉後,默多克似乎已經接近勝利。而交易的前提仍是,雙方簽訂“編務獨立協議”,確保在默多克與《華爾街日報》之間構造了一層“防火牆”。對此,默多克不無自嘲的表示:即使是報道新聞集團時,“我也只要你們拼對我的名字”。 

  ●光榮與夢想 

  《華爾街日報》的歷史就是商業新聞人的個性史。 

  它於1889年由查爾斯•道和埃德華•瓊斯兩名記者創辦。1902年,隨著查爾斯•道去世,它被轉手售予《華爾街日報》駐波士頓的著名記者克萊倫斯•沃克•巴倫。1928年,克萊倫斯•巴倫的女婿,畢業于哈佛法學院的休•班克羅夫特接管了雜誌的經營。雖然外界普遍認為,接下來的80年中,班克羅夫特家族很少出現善於媒體管理的天才人物,但他們始終堅信:《華爾街日報》是個比單純賺錢更有價值的生意。 

  這種擁有、但不介入的管理方式,即便在追求新聞獨立的美國媒體業,也並不多見。這讓《華爾街日報》獲得了一種令人驕傲的獨立感:它無需討好任何人,只需堅持自己所相信的。能夠堅持此一獨立,需要的是大量富有個性的新聞人。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道瓊斯公司不善經營的現實。作為一家公司,它接連錯過了諸多商業機會:未能收購財經新聞網(Financial News Network),而讓它成為了CNBC贏利利器;它放棄了收購或投資Comcast和Cablevision,但它們日後成長為有線電視巨頭;而它斥資16億美元的財經數據公司Telerate,最終只以三分之一的價格售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